|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特朗普: 惨遭滑铁卢 川普为何想要摆脱举债上限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美国近日再度面临政府停摆的危机,两党原已在国会透过协调,针对权宜的临时支出法案达成共识,未料总统当选人川普公开表达对法案内容内不满意,并提出国债上限暂停2年的要求。 共和党只好根据川普的要求再度提案,表决却惨遭滑铁卢,连自家人都不挺。 经常让美国国会两党争执不休的举债上限,其作用以及影响究竟为何?


举债上限是什么?

美国国会在1917年时,因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首次建立,用以限制美国联邦政府举债规模的机制。 由于国会不断通过法案,使政府支出大于收入,因此财政部必须举债支付政府开支,导致负债不断上升,此时国会就必须提高上限,否则就将面临违约的风险。


美国上一次提高举债上限是在2023年6月,当时国会通过暂停举债上限直至2025年元旦,因此目前正接近期限,面临政府停摆危机。

举债达到上限时会发生的情形

美国国会无法通过法案,即时解决举债上限问题,且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于18日已经超过36万亿美元,美国财政部自2025年元月2日起就无法筹获新的资金。 然而联邦政府开支仍将持续增加,因此财政部必须动用现金储备,以维护财政纪律,用于支付国债孳息、退休金以及退伍军人的给养等等。



截至17日为止,美国财政部手中的现金储备约有8310亿美元,预计可供政府营运数个月,直到2025年3月进入个人所得税申报季节,联邦政府将获得大量现金挹注。

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也会利用基本上属于会计手段、被称为“非常措施”(Extraordinary Measures)的对策,确保账面上现金流不至于告罄,其中包括了暂停向包括退休政府雇员基金等,由联邦政府所管控基金的挹注,待举债上限问题或解决之后再行填补缺额。 不过这些手段也仅能微幅延长联邦政府运作的时间。 根据债券市场策略人士估算,若国会无法达成共识,美国政府可能最早在2025年中就会出现违约问题。


川普想要摆脱举债上限的原因

对于历任美国政府而言,举债上限都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在川普第一个任期之内,为了让国会同意提高举债上限,只好对民主党让步,让民主党在其他更多预算案的斡旋之上获得更多的筹码,因此川普无疑会希望能够暂停该限制,避免遭到民主党掣肘。

虽然川普2025年就任之后的首要财税目标,便是延续他在2017年成功推动、将于2025年到期的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但美国国会预算处(CBO)已经示警,指出该政策若获得展延,将使政府在未来数十年内增加数兆美元举债,对于美国财政前景构成威胁。


美国国会是否会同意解除举债上限

彭博报道认为,预测美国国会议员的意向极为困难。 一般而言,大部分的共和党人士并不愿意支持提高举债上限,因为这凸显出政府无法控制预算赤字,但川普的想法却获得民主党参议员华伦(Elizabeth Warren)的支持,她透过社交媒体X贴文,表示举债上限犹如政治上的“劫持人质”行为,因此应该立即废除该架构的实行。

解除举债上限的影响为何

除了能够立即解除美国财政部国内金融单位人员心中深深的担忧之外,解除上限能够避免债券市场屡屡受到干扰而出现波动。

每当举债达到上限时,美国政府会大幅减少国库券(Treasury bills)的发行,导致市场具有充足的现金,到了举债问题解决之后,主管机关则会再度发行大量国库券,藉此建立政府现金储备。

举债上限问题往往也引发来自信用评级公司的警告,因为该情形被视为是动摇美国财政可信度的重大问题,国际信评机构惠誉(Fitch Ratings)就在美国上一次出现该危机时,将美国的信用评等调降一级至AA+等级,且在危机解除之后,也并未将评等调回原本的水平。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3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