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比亚迪"奴役劳工"?中国国情,巴西人懂个球!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近日,比亚迪在巴西的工厂因为“涉嫌奴役劳工”而遭遇密集检查,引发了轩然大波。这件事不仅让比亚迪深陷舆论漩涡,也让我们看到了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媒体和公众的复杂博弈。


比亚迪公关总经理李云飞的发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更是让事件从劳动权益问题直接飞升到了民族情感层面。吃瓜群众一边看着企业“甩锅艺术”,一边感叹“文化输出”的艰难。然而,事件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不妨细细琢磨。

——文案:鸭叔


12月26日,对此消息,比亚迪巴西工厂的建设外包施工方之一金匠集团巴西分公司表示,近期遭到巴西当地劳工部门频繁密集检查。因文化差异,其诱导性的问询加上语言翻译理解的偏差,劳工部门新闻发布的信息很多表达不准确,甚至有些用词与事实完全不符,集团的员工希望自己站出来讲出真实的情况,并愿意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和询问。

金匠集团巴西分公司还附有一份手写签名及手印的员工声明。

声明中称,事件的起因涉及107位员工需金匠公司协助办理巴西临时身份证。为此,公司临时收集了这些员工的护照,以便后续进行相关手续处理。

然而,在劳工部门的一次现场检查中,这批护照被发现在金匠公司的柜子内,导致检查人员误以为公司统一没收了所有护照,且未接受公司解释,错误地判断这些员工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处于非法奴役状态。

01

996:我们的福报,别人当犯罪




比亚迪此次被指控的核心问题,一是工人加班过多,二是生活条件恶劣。根据巴西媒体披露的信息,工人们被安排加班到深夜,甚至男女混住、12人挤在一个宿舍的情况也被曝光。这种“集装箱式奋斗”模式,不禁让人怀疑:比亚迪是不是把国内996的“福报文化”直接输出到了巴西

诚然,中国企业的“勤劳文化”在国内已经是家喻户晓,“加班”几乎成了企业竞争力的标配。但巴西不是中国,劳动法规定的底线也不是可以随意突破的。更何况,巴西工人的文化背景与中国有天壤之别。你让一个习惯了足球、烧烤、桑巴舞的巴西人去接受“吃苦是福”,本质上是文化冲突。如果说国内的996是一种“法外容忍”的灰色地带,那么在巴西,这种模式不仅违法,还显得格外荒唐。


所以,比亚迪在巴西遇到的这场危机,某种程度上是文化输出的失败。把国内那套“加班=奋斗”的逻辑搬到国外,不仅无法被接受,还成了国际笑柄。

02

“抹黑中国”这口锅甩不出去了

面对指控,比亚迪的回应可谓“高屋建瓴”。李云飞直接将这件事上升到“抹黑中国品牌”“破坏中巴友谊”的高度,仿佛一场普通的劳工权益纠纷,已经成为了国际阴谋的舞台。不得不说,这种甩锅手法在国内外舆论场上已经屡见不鲜——“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仅能转移视线,还能激发民族主义情绪,把原本的企业责任问题包装成一场“国家荣誉战”。

但问题在于,这种甩锅的逻辑并不牢靠。比亚迪在国内外的舆论表现呈现出“双标”特性:在国外承认工厂存在问题,并终止了与相关外包公司的合作;而在国内宣传中,却一口咬定自己是“冤枉的”,并试图将责任推给外界势力。这种“外认错、内甩锅”的操作,除了让人觉得公关策略有点“精神分裂”之外,也让企业形象雪上加霜。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03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