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深夜八卦: 明星赵露思抑郁背后:揭秘中国娱乐资本的盘剥真相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导读】近日,明星赵露思发文承认自己被确诊为分离转换性障碍,表现为失语、四肢无力等症状,直指娱乐圈资本的压榨剥削。公众在震惊之余,也产生了疑问,一个颇有名气的明星为什么难以保障工作环境?身处娱乐圈的普通劳动者又当如何?本文以综艺节目实习生为例,深入探讨了中国娱乐资本对劳动者的剥削现状,揭示了他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所承受的无薪劳动和超负荷工作。这种做法不仅削弱了实习生的思想能力和反抗意愿,而且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文章指出,综艺节目制作是一种“娱乐性劳动”,实习生在高强度工作下,却得不到相应报酬,甚至需要自掏腰包维持生活。这种劳动控制并非依靠传统的强制手段,而是通过以下三种文化策略来实现:1. 关系工作:公司营造了一种导师与学生、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通过关心实习生的生活、提供娱乐活动等方式,提升实习生的好感度,从而使他们心甘情愿地投入高强度工作。2. 情感工作:公司利用表演、游戏、讲黄段子等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实习生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高强度工作,模糊了娱乐与劳动的界限。3. 情怀工作:公司宣扬“为传媒理想而牺牲”的企业文化,通过讲述励志故事、歌颂奉献精神等方式,激发实习生的使命感和崇高感,使他们忽视了自身的剥削,心甘情愿地付出更多。

这些文化策略共同作用,构建了一种“娱乐幻象”,使实习生在愉悦、兴奋、崇高的体验中,主动接受了自我剥削。这种文化性的劳动控制和意识形态支配,是当前中国综艺娱乐产业市场化背景下的一种新逻辑,值得我们深思。


娱乐至死的另一种隐喻?

在绚丽闪耀的舞台灯光与震耳欲聋的音乐渲染之下,我进入了一种眩晕的状态——这个景象和《黑镜》“1500万”故事中的那个华丽、精彩而虚幻的选秀舞台如出一辙,所有人都不知疲倦地鼓掌喝彩、放声大笑……这是一个普通的周四夜晚、某综艺娱乐节目的录制现场。从以往经验看,这场录制将在明天凌晨一点左右结束——这时,艺人和观众们可以回家大睡;而我,却要通宵剪片。为了在周五下午完成这期节目的制作,博得当晚在电视机前“葛优瘫”的你哈哈一笑,我需要连续工作30个小时。当然,这只是上海C电视节目制作公司W导演团队实习生在三个月的实习期中每周的例行工作。(田野笔记,2015年8月)

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指出,我们进入了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其中的权力支配逻辑全然不同于《动物农场》的隐喻和奥威尔所宣称的专制式思想控制。恰恰相反,这种支配是舒适的,人们成为了娱乐的附庸,他们沉沦于声色犬马。然后,警醒的人民蜕化成被动的受众,文化生活成了周而复始的娱乐。


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我以项目实习生的身份在上海市C节目制作公司W导演团队进行了八个月的田野调查,总共参与了三次项目运作,此后还对八名实习生和正式员工追加了半结构式访谈。调查发现,与传统产业相比,综艺娱乐节目产业中的劳动发生了转变:

一方面,除了媒体受众和娱乐产品的消费者,劳动者在制作节目时同样被卷入到娱乐中,歌唱、表演、大笑、呼号都是常态,综艺娱乐节目的制作是一种以自身的娱乐来娱乐观众的“娱乐性劳动”;另一方面,这项工作没有时间边界和组织边界,作为劳动者的实习生没有工资,也不处于法定劳动关系内。实习生置身体劳累于不顾,在美妙的娱乐体验中进行着高强度的无薪劳动,生产着家喻户晓的文化产品。本文感兴趣的问题是:劳动者的同意是如何产生的?这背后的意识形态运作逻辑又是怎样的?这与我们以往的认识有何不同?


劳动中的意识形态支配何以进行?从C公司W团队的个案中,我们发现,管理者开辟出了一条基于“文化—体验”的新路径。其中,劳动控制依托于关系、氛围、情怀等在传统行业处于辅助地位的文化性因素,同意的根基不是思想观念而是情感体验。与此相随,“同意”背后的意识形态运作逻辑,不再是支配基于人们对虚假意识——一个用以掩盖剥削真相的观念和概念体系——的接受,而是支配基于一种真实的幻象——一个直接告知并满足着人们欲望的意识形态化的现实——的生成。正是在C公司W团队的娱乐性劳动中,我们看到了劳动者在体验、兴奋、愉悦的同时,获得了想要的快乐,但消解了思想的能力与反抗的意愿。

▍市场化中的娱乐与不稳定的劳动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中国文化产业市场化的步调机警而审慎。在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今天,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能被忽视,而让人们离开美剧和日韩综艺的最好方式显然是打造中国自己的文化产品。所以,即便在为民众提供怎样的娱乐产品这一问题上,国家仍然处于纠结中,但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还是一步步地推进着。2009年,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意见》,开始效仿国外的“制播分离”模式,进行本土综艺节目制作。此后,各方资本迅速涌入综艺娱乐节目制作领域,这使得我国电视节目制作机构从2007年的2874家攀升至2014年底的8563家。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9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39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