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人口小縣動真格,更猛烈的風暴還在後面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機構改革能不能走向深入,關鍵還是有沒有決心。

精簡行政機構,砸碎鐵飯碗,越來越多的地方動真格了。


最近,湖南人口最少的縣——湘西州古丈縣公布了人口小縣機構改革成效。

2024年,古丈全縣機構限額由改革前33個調整為23個、核減科級領導職數55名,產業園區編制、科級領導職數分別精簡69.2%、83.3%,縣級議事協調機構由271個減至21個,精簡率達92%。

體制內的改革風暴來臨,這還只是開始。

01

官方數據顯示,湖南湘西州古丈縣總人口14.3萬人,2023年全年GDP只有3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只有2.36億元,是典型的人口小縣,在編人員占常住人口的比例達到3.93%。

從機構縮減的數量來看,古丈縣的改革力度相當大。

在全國范圍內,類似古丈的人口小縣還有很多——根據《中國縣域統計年鑒2021(縣市卷)》,納入統計的2075個縣域單位中,20萬人口以下的縣(市)多達400多個,其中10萬人以下的縣(市)有206個,5萬人以下的“袖珍縣(市)”有90個。

近年來,這些人口小縣,人口流失越來越嚴重,原有的機構設置、編制規模,已經呈現出高度的冗余狀態,財政供養負擔加劇,機構改革的緊迫性越來越強。

在此背景下,2020年,山西以臨汾市浮山縣和忻州市河曲縣為試點,率先打響機構改革的第一槍。很快,這一輪風暴席卷全國,古丈縣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就在前不久,政策面再次定調,“穩妥推進人口小縣機構優化”。從中央部署,到地方探路,裁撤冗余機構,給編制做減法,已經成為勢不可擋的趨勢。

中央編辦主任李小新此前曾透露,97個人口小縣機構改革全面完成。這標志著,首輪聚焦人口小縣的改革基本完成。

具體到各地方來看,參與試點改革的人口小縣,基本都大幅縮減了原有的機構和編制數量。

如陝西太白縣將32個黨政機構壓縮精簡至25個,縣級議事協調機構由87個減少為20個。山西太原的婁煩縣,事業編制數量更是從3000多個減少到341個,縮減率達到88.6%。


02

體制內精簡編制的機構改革,其主要目的,一是為了減輕財政壓力,二是為了提升行政效能。

而之所以以人口小縣作為突破口,是因為縣作為基礎性的行政單元,面臨的改革阻力相對更小。同時,縣城,尤其是那些人口小縣,改革的緊迫性又是最高的。

我們知道,在科層制體系下,政府機構的設置,通常遵循上下對應的原則,即省、市、縣各級往往會根據上一級的部門設置,來建立相應的機構。

然而,省、市由於規模較大,能夠容納種類繁多的部門。反觀那些人口小縣,全縣可能只有幾萬人,在人口增長時期,“麻雀雖小、五臓俱全”的眾多機構,尚可勉力維持,一旦遭遇產業空心化,人口持續外流,供養率直線上升,財政壓力陡增。

像湖南古丈縣,總人口14.3萬人,在編人員就一度接近6000人。

再比如山西的浮山縣,人口不到10萬,在編人員更是多達5900人,一年光給這些“鐵飯碗”發工資,就得消耗掉4.6億元的財政資金,而當地的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只有1.3億元。

全國2000多個縣城,大多數都沒什麼造血能力,產業十分單薄,公共支出嚴重依賴轉移支付。所以,這些地區的體制內人員基本是靠發達地區供養著。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29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