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霧霾: 《穹頂之下》十年後 中國的霧霾 消失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作者|陳玉立

頭圖|視覺中國


2015年,《穹頂之下》橫空出世。這部紀錄片發布後迅速引發了廣泛的社會討論,讓人們對中國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產生了更深刻的認識。

2025年是紀錄片發布後的第十年,如今大城市的空氣質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數據足以說明問題。1月10日,京津冀生態協同專題工作組新聞發布會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召開。經初步測算,2024年,北京市PM2.5(細顆粒物)年均濃度為3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連續四年穩定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准。而與2013年相比,2024年四項主要污染物PM2.5、PM10、NO2、SO2濃度分別下降65.9%、50.0%、57.1%、88.7%。



2013年以來北京市四項主要污染物濃度變化趨勢,圖源:新京報

2024年北京市空氣質量創下兩個歷史之最——優良天數歷年最多,重污染天數歷年最少。公開數據顯示,北京市空氣優良天數達到290天,同比增加19天;重污染日僅2天,同比減少6天。


歷經十年治理,“北京藍”成為了常態,在這背後中國的空氣治理是如何進行並取得成功的?

“霾”,消失了

十年前,《穹頂之下》爆火背後的核心價值是點出了空氣污染的成因,對於十年前的中國而言,依然還處在工業化與城市化快速推進的階段,正如18世紀的倫敦與19世紀的洛杉磯(专题)一樣,快速發展必然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能源與空氣研究機構CREA研究員邱程騁向虎嗅ESG組表示,霧霾主要集中在秋冬季節,受逆溫層形成和靜穩天氣增多等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大氣擴散能力大幅下降,污染物更易積聚並形成高濃度。

同時,采暖季供暖需求上升,散煤燃燒、煤電供應的增加,以及高強度的工業活動和交通排放疊加,顯著推高了污染水平。此外,冬春季更頻繁的沙塵暴也進一步加劇了北方地區霧霾的發生可能性。

總結而言,霧霾的原因可歸為人為因素與自然因素兩方面。人為因素中對空氣質量影響較大的包括工業排放、交通污染、建築施工揚塵、生活源污染等因素。

中國科學院“大氣灰霾溯源”項目負責人、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王躍思研究員曾在2013年參加北京國際能源專家俱樂部時分享一組研究數據,指出霧霾90%來自人類經濟社會活動,僅有約10%的霧霾是自然排放。

他通過對當時五次強霾污染分析得出,大氣污染物包括有機碳、元素碳、硫酸鹽、硝酸鹽、銨鹽、揚塵等。在2013年1月的強霾中,北京機動車排放貢獻最大,占25%;其次為燃煤19%和外來輸送19%;京津冀地區的主要污染來源則是燃煤34%、機動車16%和工業15%。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6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