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故宮: 故宮中有上萬房間 能住數千人 竟無一個廁所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北京故宮為明成祖朱棣於公元1406年下令全面建造,地點位於元朝大都皇宮南面,然而北京故宮並沒有在元朝大都皇宮的基礎上建構,宮殿和宮牆均是重新建造,設計師為工匠出身的御用匠師蒯祥。故宮在公元1420年正式落成,從1420年落成,到1911年清帝遜位、1924年遜帝遷出故宮的五百余年,明、清兩代合共二十四位皇帝都曾經居住於此。


說到故宮故宮有兩大怪,一是諾大的紫禁城裡沒有一根煙囪;二是,故宮9999間半宮殿,卻沒有一間廁所。沒有廁所,皇上、皇後、嬪妃、大小太監、老少宮女等一幹人等是怎麼上廁所的呢?尤其是,遇上內急時,他們是如何解決的呢?大羅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故宮沒有廁所的原因。

1.將廁所設在房間裡,容易臭氣熏天。


在當時的環境中,排污設施落後,沒有水沖式馬桶,如果將廁所設在房間,防范措施做得再好,也容易臭氣熏天,如此一來,高高在上的皇上、皇後以及後宮嬪妃們,豈能願意聞這氣味?

2.傳統建築格局裡,沒有在房間留設廁所的習慣

不管是北京的四合院,還是我們農村的家庭院落,都沒有在建築內留設廁所的習慣,一般是將廁所設在院子的西南角或者東北角。因此,講究傳統布局的故宮,縱然有9999間半房屋,也不會在房間內留設廁所。那麼,皇上、皇後、嬪妃們是怎麼上廁所的呢?

清代皇宮裡,雖然沒有廁所,但是,有“淨房”,這是專門存放便器的地方。而便器就是眾皇室成員和宮女太監解手的工具。比如,大便時,要用裝滿炭灰的便盆,解完後,要用碳灰蓋住;小便時,直接倒進恭桶裡,用蓋蓋好就行了。不過,上“淨房”是非常講究的,身份尊卑不同,所用的淨房配置不同,甚至,連名字都不同。



皇上、嬪妃使用的便器叫“官房”,配置高,用工巧妙


皇上和嬪妃們使用的“官房”,由專門的太監保管,需要時,則傳“官房”就可以了。說起官房,做工非常巧妙。皇上和嬪妃們使用的官房主要有兩種樣式,一種是長方形的,另一種是橢圓形的。這兩種樣式的官房根據材質不同,做工又不盡相同,主要有木、錫或瓷做成。木質的官房是長方形的,外邊安有木框,框上開有橢圓形口,周圍裝著軟和的襯墊,口上有蓋,便盆像抽屜一樣可以抽拉。為了防止污物滲漏,這種木質官房的便盆裡面,都裝著錫質內裡。

錫質官房也是橢圓形的,盆上有木蓋,要與便凳配合使用。

說起便凳,也是非常的講究,後面安著靠背,周圍包著軟襯,坐在上面,猶如今天的豪華大沙發一般,非常舒服。


以慈禧太後“出恭”為例,當太後,要傳官房時,幾個宮女就要立馬去准備,其中,一個要去叫管官房的太監,另一個要去拿鋪墊,還有一個要去拿手紙。

至於太後使用的官房,更是別具一格。

太後的官房,是用檀香木做成的一只大壁虎,壁虎的四條腿是就是官房的四條腿,壁虎的肚子就是便盆,尾巴是後把手,下顎是前把手,壁虎的嘴裡就是放手紙的地方。

太後傳官房後,保管官房的太監要在官房裡放好幹松香木細未,然後,用繡著雲龍的黃布包裹好,再用頭頂著送到太後的寢宮門外。

在門外,太監給太監請安後,打開黃布,取出官房,由宮女送進太後的寢宮裡,寢宮裡的角落裡,留設一處淨房,專為解手使用。

太後解決完後,宮女再用雙手捧著官房送到寢宮門外,交給太監,太監再次用黃布包好,之後,用頭頂著送出去,然後,清除完污物,擦洗幹淨,再次放入幹松香木細未,以便下次使用。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8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