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以色列: 特朗普是否准備將烏克蘭變成另一個以色列或日本?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經過多次泄密、暗示、恫嚇和拖延之後,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专题)終於拿出了比“24小時內結束俄烏沖突”的承諾更具體的東西。上周,烏克蘭歐洲多家媒體披露了一份所謂特朗普的“和平計劃”草案,盡管白宮和國務院沒有正式確認,但我們有理由相信,美國新政府在這場堪稱當代最具破壞性和最危險的戰爭問題上的立場正在逐步形成。


然而,細節決定成敗。讓我們仔細看看特朗普的想法或可能的想法。

停火


根據計劃,和平進程應從普京總統和澤連斯基總統的緊急電話會談開始,然後在2月底或3月初進行面對面會談。最後應該在2025年基督教復活節(4月20日)之前實現全面停火,並要求歐洲維和部隊在雙方分隔的非軍事區內維持治安(美軍不會在當地駐扎)。此後不久,在歐洲和平統一80周年紀念日(5月9日)之前,應簽署一項全面和平協議,如有必要,沖突各方應批准該協議。

外媒報道,特朗普在2月8日的一次采訪中稱,他與普京討論了俄烏問題

這是一個非常大膽和雄心勃勃的時間表,但它能否現實呢?首先,即使是讓普京和澤連斯基直接對話也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2022年秋,烏克蘭總統簽署了一項特別行政命令,禁止自己與俄羅斯總統進行任何直接談判。俄羅斯方面則對烏克蘭領導人的合法性深表懷疑,因為他的任期已於2024年5月屆滿,此後也沒有舉行過全國大選。

更重要的是,如果達成停火協議,也很難執行。《明斯克協議》的執行和國際監督經驗並不令人放心,如今的接觸線比2015年時要長得多。要組建一支由數萬名軍警人員組成的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國際監督團幾乎是不可能的,至少在美國政府建議的時間框架內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說,俄羅斯很難接受歐盟/北約在其領土上派遣維和特派團。

領土妥協

特朗普顯然建議雙方應堅持各自目前控制的領土。從邏輯上講,這一想法意味著要求基輔接受俄羅斯吞並的四個前烏克蘭地區領土的主權,以及對克裡米亞半島的主權,該半島在2014年3月公投後與俄羅斯聯邦重新統一。烏克蘭方面還應撤出其目前占領的庫爾斯克地區的俄羅斯領土。作為交換,俄羅斯應停止目前在頓巴斯的攻勢,並將其領土獲取限制在其已經擁有的范圍內。


這一提議顯然不是基輔或莫斯科希望看到的最終和平解決方案。在烏克蘭,他們仍然希望在某一時刻能夠恢復國家的領土完整,其中不僅包括奪回俄羅斯在2022年2月24日之後奪走的一切,還包括他們在2014年失去的東西,即東頓巴斯和克裡米亞的部分地區。俄羅斯領導層則打算至少奪取其目前尚未完全控制的四個地區(頓涅茨克、盧甘斯克、赫爾松和扎波羅熱)的所有剩余領土,甚至可能進一步向西推進,拿下哈爾科夫、敖德薩等。

要在這兩種立場之間達成妥協,確實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烏克蘭的未來地位


唐納德·特朗普認為,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烏克蘭不應成為北約成員國。他對烏克蘭可能為北約安全做出的貢獻持懷疑態度,不想擴大北約的責任區,也不想在這個問題上越過莫斯科的紅線。不過,烏克蘭仍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加入歐盟美國願意協助基輔實現其加入歐洲的願望。

烏克蘭的中立地位會讓基輔的許多人感到惋惜並認為遭遇嚴重挫折,而莫斯科的許多人則肯定會對此表示贊賞和支持。

然而,如何才能長期確保中立地位呢?畢竟,烏克蘭早已保持中立;早在蘇聯解體之前,烏克蘭議會批准的第一份烏克蘭主權宣言就明確提出了這一地位,後來還被寫入了烏克蘭憲法。然而,至少從2008年起,基輔就在爭論中逐漸偏離了這一最初的立場;最後,國家憲法被修改,親西方的烏克蘭政治領導層開始積極尋求加入北大(专题)西洋聯盟。五年、十年或二十年後,當特朗普和普京都無法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時,還有什麼能阻止烏克蘭再次改變主意呢?

安全保障

特朗普不願意讓基輔迅速加入北約,而是准備向烏克蘭提供美國的安全保障,以換取美國企業優先獲得烏克蘭寶貴的礦產資源,包括天然氣、鋰、鈦和石墨。至少到2030年,美國將繼續向烏克蘭提供軍事硬件援助,但這些援助將不再是慈善性的,它們應為美國國防部門帶來適當的利潤,並為美國工人創造就業機會。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8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