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英特爾:芯片霸主終將迎來的黃昏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日前《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可能分拆,分別由台積電及博通接手,相關公司正就潛在合作方案進行評估。這個叱吒風雲的半導體巨頭,竟陷入被分拆收購的傳聞,令人唏噓不已。


剛過去的2024年,英特爾淨虧損達188億美元,股價重挫近60%,被移出道瓊斯指數,市值跌破千億美元。同時,英特爾負面消息不斷:虧損、賣廠、裁員、出售子公司。更戲劇性的是,英特爾原CEO帕特·基辛格突然被“退休”。英特爾迎來了其成立56年來最艱難的時刻,3月13日,半導體行業資深人士、英特爾原董事陳立武已臨危受命為英特爾新任CEO。

英特爾曾是硅谷的旗幟企業和芯片霸主。數據顯示,英特爾在1991年到2021年的30年間,僅三次滑落至第二名,其他時間一直穩居全球半導體行業第一。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的摩爾定律引導了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其主導的X86架構成為PC行業的標准,從內存到PC再到服務器CPU,無論芯片設計還是制造,英特爾都曾是全球老大。


2000年6月,英特爾的市值曾高達4477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二;如今已縮水至1000億美元左右,而英偉達的市值超3萬億美元,相當於30個英特爾,在華爾街投資者的眼中,英特爾已經是芯片行業的明日黃花。

英特爾何以淪落至此?它究竟做錯了什麼?為什麼一個領先的科技巨頭,坐擁技術、人才、資本等的優勢,會連續錯失移動互聯網、GPU、AI這些趨勢?

1.決策失機

多次錯失關鍵機遇和錯誤決策

從昔日看似不可戰勝的技術巨無霸到如今的深陷困局,矛頭直指英特爾在過去十多年裡錯過了一波又一波的技術變革大趨勢。

關於英特爾這些年錯失的浪潮,目前在業界形成了四點共識:一是錯過為iPhone提供芯片,錯失移動互聯網時代;二是放棄早期GPU研發,錯失AI時代浪潮;三是錯過投資OpenAI,錯過了搭載AI順風車的最佳機遇;四是不願采用EUV導致制程落後。

這些問題其實都可歸為一類,那就是戰略失機和決策錯誤。在關鍵時刻,英特爾接連失策。

2006年,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為第一代iPhone找尋芯片制造商,並向英特爾尋求支持。然而,時任英特爾CEO的保羅·歐德寧拒絕為蘋果提供CPU,理由是這門生意利潤太低,但卻忽略了一個因素:未來手機的出貨量將遠大於PC。


這是一個經典的戰略盲點:只關注眼前的收益,沒有看見正在形成的市場浪潮。正是這個拒絕,讓ARM成為智能手機的標准配置,奠定了如今移動互聯網市場的格局。

其後,英特爾曾推出Atom處理器,但由於錯失時機和其他考量,最終,英特爾在2016年正式退出手機市場,之前在移動領域投資的近百億美元打了水漂。

“從內因的角度來看,英特爾的一個致命失誤就是沒有把握住PC端向移動端轉型的機遇,失去了移動端市場,被ARM趕上並超越,同時沒有吸取這個教訓,接連錯失了更多的機遇和AI浪潮。” 艾媒咨詢CEO張毅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因此,當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時,英特爾被困在了電腦市場。


這種錯失還出現在GPU這個AI浪潮的關鍵船票上。

在圖形處理技術崛起的關鍵時期,英特爾原CEO貝瑞特選擇了押注集成顯卡,將顯卡與CPU捆綁,滿足主流PC的需求。這一決策能發揮英特爾CPU上的既有優勢,看似合理,卻直接斷送了英特爾進軍高性能GPU市場的可能。

這是英特爾最致命的誤判之一。如今,GPU不僅成為游戲和3D渲染的主力,更在AI和高性能計算領域釋放了巨大潛力。而這個保守決策,讓英偉達和AMD迅速崛起,英特爾則在AI時代中逐步掉隊。

美國富國銀行統計,2023年,在數據中心AI市場,英偉達的份額高達98%,英特爾的份額則不足1%。而2024年第一季度,有消息稱英特爾在顯卡市場份額跌為0%。

其實在AI時代,英特爾還是有機會的。2017年,剛成立一年多的OpenAI主動尋求英特爾的投資,英特爾只需花10億美元,就能獲得OpenAI 15%的股份,如果英特爾願意以成本價為OpenAI提供硬件設備,還能額外獲得15%股份。

但時任英特爾CEO羅伯特·斯旺認為,AI要進入市場還早得很,這筆投資肯定會虧,因此拒絕了OpenAI。

現實狠狠打了英特爾一記耳光,OpenAI被微軟看中,微軟借OpenAI重新激發了活力。如今,英特爾當初錯過OpenAI那30%的股份,已價值近500億美元。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