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俗語"升米恩 斗米仇"講了這樣一個道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俗語“升米恩 斗米仇”意思是,如果你在危難的時候給人很小的幫助,對方會感激你。但如果在他能自食其力後,你仍持續這樣下去,偶然一次沒有幫到,對方可能就會記恨你。


“升米恩 斗米仇”的典故

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其中一家家中比較富裕,另一家則相對貧窮一些。這兩家鄰居本來也沒有什麼恩怨,平時關系挺好。


可是,有一年,老天爺發怒,降下了災禍,田中顆粒無收。這窮的一家沒有了收成,又沒有積蓄,只好躺著等死。這時,富的一家買到了很多糧食,就想著大家鄰居一場,便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窮的這家人也非常感激富人,認為這真是救命的恩人呀!等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往富人加對其表示感謝。

兩家人在說話間,談起第二年的種子還沒有,富的一家便慷慨地送他一斗米,作為明年的種子,這窮的一家又千恩萬謝地拿一斗米回家了。

回家後,窮人的兄弟卻說,這一斗米能做什麼?除了吃以外,根本就不夠我們明年地裡的種子,這個富人太過分了,既然那麼有錢,就應該多送一些糧食和錢,才給這麼一點,真是壞的很。

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裡,富人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麼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真不是人。

於是,本來關系不錯的兩家人,從此就成了仇人。


這個“升米恩 斗米仇”大故事是說,當給予成為一種習慣,就成了不可推卸的責任;對方沒有了感恩,反而滋長了內心的貪欲。



(示意圖)


《世說新語》〈賢媛篇〉中的故事

就像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世說新語》〈賢媛篇〉記載這樣一個故事。

講的是三國時,吳國有個叫趙姬的女人,閨女出嫁前,她說:“到了婆家,你可千萬不要做好事喲!”閨女不解問母親:“您不讓我做好事,那我可以做壞事嗎?”母親立刻正色道:“好事都不能做,更何況是壞事。”

趙姬說的這番話很復雜,余嘉錫在其《世說新語箋疏》中為趙姬的話語心生感慨,他說:“蓋古之教女者之意,特不願其遇事表暴,斤斤於為善之名,以招人之嫉妒,而非禁之使不為善也。”

這裡指的當然不是不能做善事,善惡有報,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好運。但如果當給予成為一種習慣時,就成了不可推卸的責任,這時就要三思而後行了。

一個人的思想觀念,決定一個人將走怎樣的路,感恩永存心中,幸福就是這樣一點點而來的。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