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昆明恐襲案: 第一批"逃去"大理的人,如今已經去昆明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我以為我逃到了終點,結果只是又一段旅程的起點。”


五年前,她拖著兩個行李箱落腳在大理下關的一個小巷子裡。

那時候的她剛剛從北京辭職,文案狗幹到焦慮脫發,每天擠地鐵像是一場逃生游戲。


她說,大理像夢,她要留下來,哪怕只是一年。

那時候,大理是很多人的夢。

有人說,大理是被文藝青年捧紅的精神桃花源,也有人說它是城市中產的“理想生活樣板間”。

總之,那幾年,逃離北上廣的人,走了兩條路:一種是歸隱山林,一種是奔赴大理。

“慢生活”“洱海邊”“不內卷”成了新的標簽,仿佛只要到了大理,就能從繁忙世界中脫身,擁有另一種人生。

人們開客棧、賣咖啡、做線上課程、寫公眾號、做短視頻,看上去一切都有序又自由。



但夢想的反面,往往是消費。


當越來越多人將“詩和遠方”作為一種生意經營,當洱海邊的風景被一次次拍進濾鏡後上傳網絡,大理不再純粹。

房價上漲,街道喧鬧,慢生活變成了慢掙錢、慢焦慮。



曾經被逃離的那種城市節奏、商業競爭、人情冷暖,又以另一種方式回到了他們的生活裡。


原來,哪兒都不是理想鄉。

生活的真相是:當你想靠逃離來獲取自由,那份自由本身就注定脆弱。

你帶著問題去了另一個地方,卻發現問題並沒有留下,而是跟著你一起搬了家。

更現實的,是孩子上學、看病報銷、社保繳納、職業發展,這些被當初視為“俗事”的東西,才是決定我們能不能長久生活下去的底層邏輯。

這時候,昆明成了下一個“出口”。

比大理多一點便利,比一線城市少一點焦慮,昆明像是一個溫和的中間地帶,不喧嘩,不逼人,但足夠支撐生活。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