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国家秘密",肯尼迪遇刺案"大公开"....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所有之前保密的记录现在都公开了。”3月18日,美国国家档案馆公布最后一批有关美国前总统肯尼迪遇刺案的档案记录时,在其网站上发布了这样的声明。自1963年肯尼迪遇刺以来,围绕案件的种种猜测始终没有消散。


随着此次肯尼迪遇刺案“大公开”,所有的疑惑能否解开?距离案件的发生已经过去了60多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专题)又为何要在此时公开这些“国家秘密”呢?

2025年3月18日晚,美国国家档案馆网站因访客数激增陷入短暂瘫痪。


根据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行政令,美国国家档案馆当天公开了超过2000份、总计6.3万余页与前总统肯尼迪遇刺案相关的解密文件。

美国总统 特朗普:民众等待了几十年,我在竞选期间就说过我会这么做,我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

分析人士指出,99%的肯尼迪遇刺案文件在此之前已经解密,这批最终解密的文件中,最受关注的信息是刺客李·哈维·奥斯瓦尔德在行刺前的更多行踪以及美国中情局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多份最新解密文件显示,中情局对奥斯瓦尔德的了解程度远比此前对外宣称的高得多。

美国调查记者 杰拉德·波斯纳:对于中情局来说非常尴尬的是,他们在刺杀前几周就知道奥斯瓦尔德是个危险人物,而他们并没有告诉联邦调查局。

在致力于研究和存档政治暗杀事件的美国非营利组织——玛丽·费雷尔基金会看来,此番最重磅的解密内容可能是1975年美国中情局反间谍部负责人詹姆斯·安格尔顿在美国参议院调查委员会的证词。

早前这份总长113页的证词中,有40页被涂黑加密,但这次,这名中情局高官的闭门证词被彻底公开。在听证会上,安格尔顿承认,中情局在1959年招募了年仅20岁的海军陆战队员奥斯瓦尔德作为中情局的线人,并在随后的四年里对前往古巴和苏联的奥斯瓦尔德进行持续监视。

而在肯尼迪遇刺约6周前,中情局得知奥斯瓦尔德出现在墨西哥城,还在苏联驻墨西哥大使馆申请了返回苏联的签证

玛丽·费雷尔基金会副主席 杰斐逊·莫利:由于这些解密文件,我们现在知道,直到1963年11月,也就是在肯尼迪去达拉斯一周前,安格尔顿的办公桌上已经有一份关于奥斯瓦尔德的180页文件。那么这个说法带来的疑问是,在处理奥斯瓦尔德问题时,究竟是中情局极度无能,还是安格尔顿(时任中情局高级官员)实际上在运行一个涉及奥斯瓦尔德的秘密行动?


而在另一份“机密”情报中,一名代号“尼科诺夫”的苏联克格勃官员向莫斯科情报主管确认,奥斯瓦尔德从未受控于克格勃,更未成为克格勃特工。据“尼科诺夫”的描述,奥斯瓦尔德当时的处境很差,并怀疑其可能受控于某个组织。他还专门提及奥斯瓦尔德的枪法十分糟糕。

而根据美国政府官方的调查结论,从奥斯瓦尔德枪口射出的一颗“CE399”子弹,先后击中了肯尼迪和得州州长康纳利两人。这颗子弹先是击中肯尼迪总统的颈部,后又穿过康纳利的背部、肋骨、手腕和大腿,总共造成七处伤口。正是这番“魔术子弹理论”,让很多美国民众对调查结果产生严重质疑。

电影《刺杀肯尼迪》导演 奥利弗·斯通:在枪击历史上,从没有子弹表现得如此离奇……在我看来,毫无疑问,奥斯瓦尔德不可能单独杀死肯尼迪。我还相信,只有政府的某些势力,才有可能策划如此规模和如此重大的政变。

1963年11月22日,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和第一夫人杰克琳·肯尼迪在副总统林登·约翰逊和得州州长约翰·康纳利的陪同下,到访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


中午12时30分左右,肯尼迪乘坐的敞篷汽车穿过榆树街时遭遇枪击。

摄影师亚伯拉罕·扎普鲁德的摄像机记录下了肯尼迪被两次击中的瞬间。

尽管已经过去了60年,那一刻的枪声仍然在时任特勤局特工克林特·希尔的耳边回响。

随后,警方逮捕了24岁的美国前海军陆战队员李·哈维·奥斯瓦尔德,指控他从旁边的得州教科书仓库六楼向肯尼迪开枪。

但从始至终,奥斯瓦尔德坚称自己是遭人陷害。

李·哈维·奥斯瓦尔德:我谁也没杀,我只是一个替罪羊。

在案发仅几个小时后,警方便在附近的建筑里找到了凶器——一支意式卡尔卡诺M91/38步枪。随后,在奥斯瓦尔德的个人物品中找到了他拿着这支步枪在自家后院的留影。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71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5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