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一管就死",但他們還是忍不住想管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最近我看到有大學生在網上抱怨,現在大學的形式主義已經到了癲狂的狀態。


我找了兩個帖子,作為例子。

學生一的自白:


“我上大學後怨氣異常重,你敢信大學生要每天早上七點要上早自習???晚上宿舍裡面十一點半才安靜得下來,每天睡眠時間也就七個多小時,特離譜的是還有自律姐六點起床晨跑,我每天都睡不醒,專業課老師不講重點,水課學習委員和班長還幫老師抓逃課的。”

學生二的自白:

“現在大學的風氣好壓抑,快救救我們吧,我和我身邊上大學的朋友沒一個精神狀態好的。

寫不完的作業、上不完的課、攢不玩的學分、除了一課還有二課堂學分,德智體美勞每個都要修夠,不是在上課就是在趕去上課的路上,放了學還有作業,每門課都有大作業或小組作業,每節課都有點名簽到,曠課達到一定次數這門課就只能重修了,學校的課80%都是水課,水課居然還留作業還賊多。雜事巨多上學上的頭大,想自己學點有用的吧都被水課和作業和一堆形式主義毫無用處的東西擠占了。

上個大學感覺被榨幹了。每天都在發瘋的邊緣。”

看完這些大學生的自述,我真挺慶幸自己讀大學的時候,那麼輕松自由——盡管我們那時候已經有了一些形式主義的初步跡象,但相比現在還是要好很多。

這兩年,關於校園形式主義的愈演愈烈,在網上已經形成一種廣泛的抱怨和吐槽。

一開始,很多人抱怨高中生的生活太痛苦壓抑了。

而後,這種抱怨蔓延到了初中和小學。

然後是大學。

再往後,蔓延到了教職工、圍繞學校工作的所有人……

但凡與教育有關的人,沒一個人不痛苦、不壓抑,甚至都有種趨向於變態的感覺。去年我也寫了文章,關於學生和老師尋短見的事件頻發——當時大約連續發生了四五起,這還是我們在媒體中所能看到的。


當我們對這些現象已經感到麻木,我想問的是:形式主義的根源,究竟在哪裡?為何這一切無法被阻止?

我的答案,是過多的“社會管理控制欲”。也就是說,“要管一管”這個思維成了社會的主流,每一個人都覺得只有依靠管著,才能達到發展的目的,以及才能獲得安全感。

好像只要一不管,這社會就徹底亂了,發展也無從談起。

在這背後,其實就是上層管理者對於控制欲的無盡渴望與追求。

當我們談論制度、管理這些話題的時候,我們往往認為那是一個機械化的東西,但事實上,制度和管理的背後還是人,是人性決定了管理方式。


所以,問題的根源也出在人性之中。

在一切都相對松弛的年代,人性總體來說也是有所不同的。管理者作為人性的一部分,他們的思維方式也更傾向於“放手自由去幹”而不是“跟著我指定的方式去幹”。

比如說對待學生,那時候寒窗苦讀更多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比較私人化。努力不努力全憑自己,老師也不會苛求學習之外的其他細節。

所以那時候價值觀也更多元化,課後老師還經常跟學生混在一起打籃球什麼的,大家都活得比較有“人味兒”。

在經濟領域就更是如此了,在“放手去幹”的年代,除了法律有限制,基本上再看不到什麼其他規矩。做生意的人大展神通,將自己的各種奇思妙想融入商道,各種創新發明也層出不窮。

文化領域更不用說,沒什麼固定的價值觀需要宣揚,各種各樣百花齊放,只要創作本身是優秀的即可。

但後來,就逐漸變成了“按照指定的方式去幹”。

“管一管”逐漸取代了“自己幹”的思維,成為社會主流。背後則是一種深深的不安全感,要試圖抓住一切、控制一切,才覺得安心。

從經濟上來說,是從自由經濟發展到了產業經濟,產業經濟則是跟著“統一指揮棒”來的。指揮棒要搞新能源車,就全國各地上馬項目,大家一起蜂擁而上,最後騙補貼、內卷都來了。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