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旅居國外,我到底是不是"恨國黨"?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式美學的內核是避世,雅就是不爭。


旅居國外後,被不喜歡我文字的人,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你為什麼老說國內的不好?

我當然不會太在意那些質疑的聲音,我的文風一貫尖銳,甚至有些刻薄。我只在意和三觀相似的人取得共鳴,但我也會時常反思,我講的話是否客觀、是否全面?


作為時政博主,批判是我文章的主旋律。當然不只是國內,國外的問題我也一樣指出。但不由自主地,人總是會陷入批判的思維慣性。

所以我經常問自己,我到底是不是一個“恨國黨”?我的祖國有沒有令我喜歡,以至於感動的事物。想了想,還真有,那就是中式美學。

別誤會,我說的不是景區裡被改造的不倫不類雕塑、街道上必須得整齊劃一的廣告牌,也不是故宮和恭王府那不可一世的莊嚴肅穆......

我所熱愛和崇尚的中式美學,是江南煙雨中若隱若現的樓台小鎮、是熏香品茗時促膝而談的憂國憂民、是山水墨畫裡氤氳繚繞的出世情懷.....

用一個字來概括中式美學,就是“雅”。歐洲的美學講究極致的細節,用磅礴的氣勢在第一眼就令你感到驚歎!

中式美學是內斂,用留白、簡約、模糊的處理方式,配合低飽和度的色彩,營造出一種令人浮想連篇的氛圍感。




歐式美學給人帶來的直觀感受是巧奪天工的震撼,而中式美學的感受則是安靜、放松和淡然,以達到感官和心靈上雅的境界。

可以去觀察,和歐洲吹毛求疵到要在十米高台上給雕塑雕刻出血管的那種摳細節不同,中式美學截然相反,講究“氛圍感”,而刻意忽略細節。

江南水鄉的中式美學,如果你單獨拿出來看,煙霧、雨水和黑乎乎的房子,都談不上有多美。而當你把這些元素組合起來,再配合茶道、熏香、古琴......


這時,你的感官將在無比的放松中,感受到美的存在。身心的松弛,隨之而來的是“空靈感”,空靈才有想象余地。

而一旦達到心外無物、向內求索的境界,思緒就會脫離肉體凡胎,飄到九霄雲外探索更廣闊、奇妙的精神世界。

這就是“氛圍感”、“空靈感”、“朦朧感”帶來的審美體驗。如果讓我來總結中式美學的核心理念,就是避世,雅的本質就是不爭。



審美的底層邏輯就是社會意識的反映,你的精神世界需要什麼,你的美學就會表達什麼。江南美學起源自文人的生活方式,而中國有情懷的文人,普遍傾向於避世。

無論是“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與山巨源絕交”的嵇康,還是“山居秋暝”的王維,幾乎每個時代,文人在年輕時滿腔熱血褪去後,都對“隱居山林”有著極強的向往。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