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不依赖EUV光刻机!中国科学家突破芯片研制极限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在复旦大学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净化间里,身穿实验服的科研人员正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展示手中的芯片。


二十几块金黄色的芯片整齐排列在透明的托盘上,看起来平平无奇,其中却隐藏着大玄机。每块芯片都集成了5900个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晶体管,这是目前国际上二维逻辑功能最大规模的验证纪录,较此前最高纪录115个晶体管,一举提高了51倍。

复旦大学教授周鹏、研究员包文中联合团队突破了二维半导体电子学集成度瓶颈,完成了从材料到架构再到流片的全链条自主研发,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32位RISC-V架构微处理器。团队将之命名为“无极”(WUJI),寓意从无到有、没有极限。


研究艺术效果图。

在32位输入指令的控制下,“无极”可以实现最大为42亿的数据间的加减运算,支持GB级数据存储和访问,以及最长达10亿条精简指令集的程序编写。4月2日,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

让晶体管“最终形态”走出实验室

“说起这项研究成果,要追溯到10年前。”包文中回忆道。2015年7月,包文中加入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一头扎进晶圆级二维半导体的可控生长及其实际应用研究中。

这一年,距离二维材料石墨烯的发现过去了11年,二硫化钼(MoS2)等二维半导体材料也开始进入科学家的视野。

所谓二维(2D),是指材料只在平面延展。厚度仅一到几个原子层,这一“超薄”特性使此类材料展现出非常独特的电子和光学性质,在纳米电子学、光电子学、柔性器件、传感器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MoS2则是最热门的二维半导体材料之一,由于具有天然带隙且带隙类型可调节,其在晶体管和光电器件制造中独具优势。

包文中指出:“在纳米尺度下,硅材料并不是最好的沟道材料。面对摩尔定律逼近物理极限这一全球性挑战,二维半导体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破局关键,可以认为是晶体管的‘最终形态’。”

然而,单个晶体管和能够使用的集成电路之间仍隔着万水千山。好比一位小提琴演奏家的独奏水平非常高,而几十个同样优秀的人组成一支交响乐团,需要排练很长时间才能合奏出悦耳的曲子。倘若人数增加到上万人甚至上亿人,难度就呈指数级增长了。


因此,尽管MoS2做成的单个晶体管的“个人能力”已广受认可,但由于遭遇工艺精度与规模均匀性的协同良率控制等瓶颈,此前最高集成度仅停留在数百晶体管量级,始终未能跨越功能性微处理器的技术门槛。

“二维半导体材料到底能不能做成芯片,性能怎么样?我们就是想解答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这个疑惑。”周鹏告诉《中国科学报》。

开辟芯片研制的新路

2021年,课题交到了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敖明睿和周秀诚的手上。此前,团队已经在工艺生产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工业界主流12英寸晶圆上实现了MoS2均匀和单层材料的快速生长。


团队合影,左起分别为周鹏、敖明睿、周秀诚、包文中。华亭/摄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业界7纳米、2纳米级别的集成电路,离不开尖端的光刻机等设备。团队的目标是一个面向工业生产的集成电路系统,但所用大多为科研级别的仪器,在硬件不够给力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主动适应,不断从试错中积累经验。

同时,二维半导体材料极薄的特点,给加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包文中用雕塑进行类比——如果说硅材料是一块大理石,可以用斧头和凿子把它雕塑成人像,二维半导体则是一块豆腐,轻轻一碰就会把人像的胳膊或腿破坏了,必须用特殊设备加工。

“二维半导体的生产工艺是环环相扣的,不仅前一个步骤会影响后一个步骤,后一个步骤也会影响前面的步骤。”包文中说。

这几年,敖明睿和周秀诚日复一日做实验,耐心打磨细节,一点点调参数、控制实验室环境、优化工艺步骤。

“我们曾在某一个步骤停了很长时间,最后分析才发现是前面某一个工艺有问题导致的。所以每完成一步工艺,我们都要做相应的测试,如果有问题就及时调整。”周秀诚补充说。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团队以往积累的大量材料和工艺数据以及复旦大学在人工智能(AI)方面的布局,团队开发了AI驱动的一贯式协同工艺优化技术,通过“原子级界面精准调控+全流程AI算法优化”双引擎,实现了从材料生长到集成工艺的精准控制。“利用AI算法推荐的组合,我们能够更高效地在实验室里把芯片做出来。”包文中表示。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已经有 5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共有 5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评论2 游客 [所.三.先.子] 2025-04-06 22:44
    采用中国传统工艺,一把雕刻刀就能解决,哪需要光刻机
    评论1 游客 [角.宜.社.共] 2025-04-06 19:47
    厉害厉害啊!我们的祖国万岁!❗
    上一页1下一页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7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