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中国底层生活观察:保洁员缺的,不只是休息室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在不到一平方米的厕所隔间里,拖把、扫把等清洁工具横七竖八地靠着墙。墙上挂着不同颜色的抹布、橡胶手套以及衣物。一只大号的黑色塑料货篮倒扣在地上,里面塞满杂物,上方铺着纸板,放着水杯、饭盒等物品。灰色的桶、簸箕、消毒液瓶子,散落在地上。这是一位商场保洁人员放工具和休息的地方。


2025年3月以来,在“保洁休息室”的话题下,这些“隐秘的角落”通过社交媒体越来越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除了厕所隔间,它们还可以是楼梯拐角、污洗间、配电室。这些空间往往被保洁人员用来短暂休憩、用餐、洗漱,甚至席地而眠……

有网友表示,“终于明白为什么厕所最后一个隔间总是被占用了。”但是,更多的疑问随之而来:“为什么没有专门的保洁休息室?”“为什么有保安室,但没有保洁休息室?”网络上,呼吁设立保洁休息室的声音排山倒海而来。


然而,有没有休息的空间,也许只是保洁人员所面临的系统性困境中最表面的一个问题。

“保洁员权利的根本不在于需要一个‘休息室’,而是要有正当休息的权利,以及提高单位时间薪水。”《我的母亲做保洁》的作者张小满在她的一篇公众号推文中写道,“但这样的关怀是可贵的,有可能更具体地改善一群人的生活处境。”

“这儿臭得很”**

这是王润娇到北京市海淀区一家商场干保洁的第四天。上班时,女厕所左手边的第一个隔间可供她支配。这个工具间由厕所改造而来,当中是一个废旧马桶,水箱破了一个大口子,马桶用黑色垃圾袋和胶带包住,地上凌乱地放着各种杂物和清洁用具。

王润娇并不在这里休息,“这儿臭得很。”


58岁的王润娇不嫌工作累。30岁之前她在小学当过老师,丈夫到电力部门工作之后她又改行当电工,负责抄表、收费,带着大梯子不停地爬上爬下,一个上午要抄几百家。“我能吃苦,就是那个气味儿。我长这么大没干过保洁,干第一天,我回去都没吃饭。”

第一天一点都不适应,第二天还是不适应,第三天是周六,人多得很,“一进来就十多个人,拉肚子的人太多了,都拉到岸上,我气得都想哭。”王润娇说。

她休息的地方是商场M层的一个步行通道。工作间隙,她会到那里站个三四分钟,有时候实在累得狠了,她就从垃圾桶里捡个干净的纸壳子坐着。比起卫生间,她觉得“这里气味儿要好些”。但比起明亮整洁的商场内部,一墙之隔的步行通道环境天差地别:一盏小灯提供最低限度的照明,漆黑的地面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墙壁和楼梯扶手沾满污渍。




▲王润娇休息的步行通道 图/受访者提供

几乎没有人会到那儿去,除了同事。此外跟王润娇共享这个空间的,还有因为商场禁烟而专门到那里抽烟的外卖员。每次到步行通道去透气的时候,她都会带上扫把和簸箕,清扫留在那里的烟头。这个地方也属于她的工作范围。

60岁的刘娜在海淀区的一所大学保洁,她会在工具间休息。这个空间藏在茶水间旁边一扇不起眼的小门背后,推门划过的扇形区域基本就是全部面积。如果外面有人要进来,里面的人就必须站起来,门才能打开。刘娜在门后放了一个小板凳,尽管坐下的时候紧靠墙壁,她的腿还是无法完全伸直。工具房内的空气浑浊潮湿,她对面的盥洗池上晾着拖把,还在不停滴水。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