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憂郁症: 男子因思念亡妻離世,家屬:他每天很憂郁...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近日,一名IP在廣東的網友“蟹不肉”發文稱,因思念亡妻無法釋懷,選擇隨她而去,引發網友關注。


該網友4月11日發文,他稱,“當你們看到這番文字,我已選擇離去”。在文章最後,他寫道,“我的確累了,我要好好休息了”,“再見了,每一位。絕筆”。

一位關注了“蟹不肉”的網友回憶,“11日晚看到他的帖子時,評論區都在勸慰他並報警救人,再刷到消息時家屬說人已經沒了。”紅星新聞注意到,該賬號發布的最後一條信息停留在4月11日,該賬號稱:“各位親朋摯友,我是謝某振的弟弟,懷著悲痛的心情告知,我哥哥於4月11日因故離世,終年33歲,喪事將一切從簡。”




▲謝某振的賬號

4月15日,紅星新聞記者從謝某振家屬證實到,謝某振已離世,後事將會在深圳舉辦。家屬稱,“他的妻子去世後看他每天那麼憂郁,解不開這個心結。”家屬證實,謝某振是因為妻子而選擇離世。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謝某振生前在深圳一公司工作,其同事也證實謝某振已去世。據該同事介紹,過去半年知道他過得不容易,朋友圈也越來越缺少分享。“和他家人溝通決定,一切從簡,網友們的關心全部均已轉達,鮮花由我代各位祭奠。”

據謝某振此前賬號內容,他稱妻子是1998年出生,2024年12月11日去世。其發出的聊天記錄顯示,去世兩天前,二人還相約去泰國旅行

專家:


整合哀傷失敗可能會演變成病理性

需要及時就診並獲得幫助

如何從喪親之痛中走出?浙江省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醫生廖崢孌介紹,“心理學上有一個說法:喪親反應。失去親人後,多數人在心理上都要經歷四五個階段,要真正走出來,不容易。”


作為心理醫生,廖崢孌表示,喪親反應中,家屬能哭訴出來,情緒爆發其實是個好的跡象,最怕的就是表面看著很冷靜,沒有什麼情緒反應的。

廖崢孌建議,這個時候,身邊的親人、朋友可以多做陪伴,這個時候不妨引導他回憶逝者,甚至可以復盤事情本身,“這樣做是為了給當事人的情緒找一個出口,讓他釋放和發泄。這種釋放和發泄越早越好,積攢的時間越久,風險越大,而能夠從痛苦階段走出的人,會進入恢復期,慢慢對親人的離世釋懷,最後逐漸開始新的生活。”

寧波市康寧醫院心理咨詢治療中心主任心理專家張媛媛介紹,在成長的過程中,人會經歷很多的喪失,人生的過程其實是一個不斷喪失的過程,比如:失業、失戀、離婚、親人離世……喪失是每個人都需要經歷的,只不過是在不同的階段經歷不同的喪失。

張醫生介紹,隨著時間流逝,90%人會在半年左右,逐步走出哀傷情緒。一小部分人在喪失後超過半年以上還持續情緒低落,無法接受至親去世或是關系斷裂的事實,出現睡眠紊亂、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不能重建積極的生活,“就說明整合哀傷失敗,會演變成為病理性哀傷,需要及時就診獲得幫助。”

張醫生認為,經歷哀傷過程並走出來,並不代表你會忘記那些離去的所愛之人,你依然可能感覺你與喪失的人深深地聯結著。因為哀傷源自愛。“我們不能改變至親的離去,但是我們與他們的聯結一直都在,他們生前對我們說的話,對我們做的事情都還在,而這種聯結就是愛的力量。人雖然離去了,但會以更深刻的方式留在生者的生命裡。”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6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