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經濟學人:"3大變化"恐致美國放棄台灣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美中貿易戰日益白熱化,牽動台海局勢。 英媒《經濟學人》1日以台灣為最新一期封面,指出美中之間的角力將升高台海緊張局勢,美國的決心很可能在台灣問題上受到考驗,且可能比許多人想象的還要快。


《經濟學人》1日刊登題為“超級大國因台灣問題的爭斗即將到來”(A superpower crunch over Taiwan is coming)一文,分析指出美中關系正處於歷史低點,雙方加征的關稅都遠遠超過100%,導致彼此貿易瀕臨脫鉤,在人工智能(AI)等科技領域的爭奪戰也日益激烈。 報道特別點出三項重要變化,可能導致美國在台海議題上的立場產生重大轉變。

第一項變化是美國在川普(Donald Trump)領導下正在喪失威懾力。 川普政府對中國征收的關稅已達145%,但這種貿易戰策略可能產生反效果。 川普曾表示,若大陸進攻台灣,將加征150%到200%的關稅,但目前關稅已接近極限,反而可能讓北京認為美國已無更多籌碼。


第二項變化是大陸對台策略的轉變。 除了持續進行軍事部署外,中方也開始采用“灰色地帶”戰術,包括臨時封鎖、對台灣周邊船只實施海關檢查等手段。 報道指出,這些行動主要依賴大陸近年大幅擴張的海警部隊,目的是削弱台灣的主權感,並動搖台灣民眾對美國援助的信心。

第三項變化則是台灣政界長期以來的功能失調,也成為北京灰色戰術試圖加以利用的弱點。 報道指出,雖然多數台灣民眾不願接受共產政權統治,但島內政治陷入極化與自滿交織的惡性循環。 去年選後,總統賴清德必須與國民黨主導的國會以及新興第三勢力共同運作,導致政治僵局,使台灣難以果斷提升防務預算、降低能源依賴,或強化應對危機的能力。 賴清德對大陸滲透行動的強硬反制,也進一步加深了社會對立與政治分裂。





《經濟學人》特別提到,這些因素可能在台灣內部引發惡性循環。 如果美國對保衛台灣的承諾動搖,台灣的抗戰意志可能隨之減弱; 反之,若台灣不願自我防衛,美國也將更難有動力出手援助。

報道也提到,面對這種情況,川普可能會選擇讓台灣“悄然滑走”,甚至與大陸達成某種實質放棄台灣的協議,而非冒著與大陸爆發核戰的風險。 這不僅將對台灣民主造成重大沖擊,也可能影響全球芯片供應鏈的穩定。

《經濟學人》認為,習近平可能認為目前面臨“稍縱即逝的機會”,不得不采取行動。 報道強調,川普的保護主義與對盟友的強勢態度,原本是為了讓美國再次強大,但實際上卻可能削弱了美國保衛台灣的能力。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2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12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