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塑膠微粒恐滲透大腦 5招避吃下肚 1類海鮮最危險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生活中充斥著塑膠,塑膠微粒的問題也越來越引發關注,人們開始注意吸收的塑膠微粒來源。無毒教母譚敦慈分享避免塑膠微粒5方法,除了別喝瓶裝水,還有用濾紙過濾煮沸後的水、茶包先冷泡後再熱泡、文蛤一定要吐沙、大型魚去皮不吃內臓,都能有效減少塑膠微粒進入人體。醫生江守山表示,濾食類的海鮮最需要留意,其體內充滿塑膠微粒,一定要吐沙。


無毒教母譚敦慈在《醫點不誇張》節目中指出,要避免塑膠微粒,首先是別喝瓶裝水,但如果要喝,切記寶特瓶別重復使用,也不要捏或轉瓶身;其次,自來水裡也還是會有塑膠微粒,可以用沒有漂白的原木漿濾紙,將煮沸的水倒進去過濾,能有效減少90%微粒。

譚敦慈指出,有些茶包是PET材質,泡前可以先“洗茶”,茶包先用冷水泡一下後,再用熱水沖泡,泡的時間不要超過5分鍾,否則容易釋放出過多的塑膠微粒。此外,海鮮也藏著塑膠微粒,文蛤會把塑膠微粒當成食物來吃,所以吃之前一定要吐沙,吐2小時就能排出78.9%的塑膠微粒,但要再繼續吐沙就一定要換水,否則文蛤會把已排出的微粒又吃進體內。腎臓科醫生江守山也指出,濾食類的海鮮最需要留意,吐沙不幹淨,體內會充滿塑膠微粒。

最後,鮪魚、旗魚、鯊魚屬於大型魚,體內累積重金屬較高,魚頭、魚皮、魚內臓都盡量避免食用。鮭魚雖然不是大型魚,但去皮吃可以減少約40%的重金屬。

醫生蕭捷健曾在臉書粉專指出,《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研究發現,生前罹患失智症的人,大腦中累積的塑膠微粒含量,比健康對照組高出3到6倍,有些案例甚至更高,日常生活中的嚼口香糖、喝瓶裝水或使用塗層紙杯,都可能吃進塑膠微粒,減塑護腦相當重要。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