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心理咨詢需求激增,監管卻缺位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位於沈陽的心理咨詢服務熱線接線員接聽電話。

2022年7月,王馨淼以“冬妮”網名在網上指控,中國知名心理咨詢師李松蔚曾在咨訪關系中與她發生親密接觸,如親吻、擁抱;隨後她實名向李松蔚所在的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注冊工作委員會倫理委員會(下簡稱“心理學會倫理委員會”)投訴其違反心理咨詢職業倫理,心理學會倫理委員會接受了該投訴。


不過,李松蔚以侵犯名譽權為由對王馨淼提起民事訴訟,一審判決李松蔚勝訴,王馨淼隨後提出上訴。

由於李松蔚曾經擔任《再見戀人》真人秀來賓,咨詢師與來訪者的倫理關系引發中國社會熱烈爭論。

從經濟衰退,代際溝通、到情感和人際關系的各種困擾,再到疫情期間的嚴格封控措施,中國人的心理壓力近年來急劇上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數據,目前中國約有5,400萬公民患有抑郁症,4,100萬公民患有焦慮症。

美國智庫亞洲協會政策研究院中國分析中心研究員鄧乃文(G.A. Donovan)日前在美國智庫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舉辦的研討會上表示,在中國,人民的福祉與國家的福祉息息相關。但事實上,人是自主獨立的存在,有自己的價值觀和感受。

中國,線上和線下各種情感宣泄和心理支持的活動變得越來越普及。

研究中國城市自2000年興起心理治療和培訓的熱潮,或稱“心理熱”(psycho boom)的台灣陽明交通大學副教授黃宣穎4月在美國智庫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舉辦的研討會上表示,中國的心理咨詢行業相當混亂。


快速發展下的混亂與挑戰

2024年3月,中國心理健康服務機構“簡單心理”與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發布的《2023-2024 心理健康及行業人群洞察報告》顯示,國民抑郁風險檢出率為10.6%,焦慮風險檢出率為15.8%。而這也反映在大眾對心理健康服務的需求,以簡單心理2016年推出的免費心理健康熱線服務為例,截至2023年,該熱線的年平均通話增幅達24.3%。

但即便中國政府在21世紀初即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政策的覆蓋范圍也從嚴重的精神疾病,擴展到心理亞健康人群。但專家指出,政府的政策與監管腳步似仍停留在口號層面,尚未提供足夠和有效的工具。


不像美國歐洲系統性的培養路徑,比如完成特定學位,以及一定時數的實習或臨床經驗。在中國,很多時候得靠個人選修不同課程,再取得考試認證。

”然後希望這樣就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心理咨詢師,”黃宣穎說。

2002年,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允許大眾報考心理咨詢師證書。這使得許多人不必受正規高等教育,即可通過商業速成班成為心理咨詢師。

上述制度在2017年取消,改由行業協會頒發,並對專業背景和實踐經驗提出要求。不過,目前中國仍未發展出統一的認證制度,中國心理學會和北師大、北大等高校都有各自的注冊和審核模式。

90後出生的中國留學生Sally在中國美國都接受過心理咨詢。在北師大,她參加的是每周一次對談,持續兩三個月的短期伴侶咨詢。來到美國後頭兩年,她也想通過心理咨詢緩解家庭創傷和語言帶來的社交焦慮,但體驗卻和以前很不一樣。

Sally說:“應該是她個人(咨詢師)的問題吧,非常居高臨下,非常傲慢,然後從來不回答你的問題,任何共情的評論都沒有。”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