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打工13年,我成了"最後一代外企人"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國媒體每日人物文章:今年,外企裁員仿佛按下加速鍵,幾乎每月都有新消息傳來。四月,PayPal(美國在線支付服務商)被傳出將撤出中國,裁員比例高達80%。


把時間線再往前拉。去年八月,老牌互聯網巨頭IBM宣布關閉中國研發部門,超過1000名員工面臨離職,在互聯網上引發熱議。來到今年三月初,故事迎來終局。IBM中國投資公司正式關停,這次震蕩再次波及到北京上海、大連等地1800多名員工的去留。

在21世紀初,入職像IBM這樣的大型外企公司,意味著優渥的待遇,體面穩定的職場環境和潛力無限的未來,也代表了很多人對於一份工作的最高想象。時過境遷,當裁員潮下的外企人被迫走出“舒適圈”,才發現世界早就變了。


李莉就是其中之一。來自農村的她,一路考到北京的研究生,2011年畢業後,直接進入了IBM工作,一待就是13年。在那裡,她遇見了自己的愛人,前後生了兩個小孩。直到去年,成為裁員名單上的一員。對李莉來說,IBM不僅僅是一個工作的地方,也在某種程度上塑造了她的人生。當然,她也完整地見證了IBM這艘巨輪從黃金時代到逐漸沉船的過程。

以下是李莉的講述:

生存的邊緣

離開IBM半年後,再聊到它,我發現除了工作的部分,還有很多對青春的懷念。

我研究生畢業就直接進了IBM的研發中心,一工作就是13年,直到被裁。這13年裡,我在IBM遇到了愛人,前後生了兩個小孩。我有意識地自我觀察,發現其實IBM一直在塑造著我,從某種程度來說,它已經變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這種塑造很難說清楚。在一個環境裡待久了,人自然就會被改變。或許,在有選擇的情況下,我又入職了一家外企,這本身就能說明一些影響吧。




2024年10月30日是李莉在IBM的最後一天。圖 / @虎虎生威-本人 視頻截圖

其實,當時知道要裁員後,我是不想再去外企的。IBM從1984年就進入中國了,是一家老牌企業。如今,連IBM都開始裁員並撤出中國,這在很多人的眼裡,是一個信號:可能很難再找到一家穩定且待遇好的外企了。

而且,本身外企的工作機會就在減少,正式離職前,我面試的大多都是民企和國企。其實,我做了一些心理准備,比如可能加班很多,或者要更講究人情。可真到面試的時候,還是會有出乎意料的時刻。我記得在面試一家國企的時候,領導坐在辦公室的沙發裡問問題,中途還點起一支煙,沒聊多久,還有員工開門進來幫我們倒茶水。細究起來,這些都是小事,但是就感覺和我之前參加過的面試不太一樣。

這些細碎的時刻讓我逐漸意識到:本土企業和外企,文化底色是不同的。我抱著求穩的心態,原本打算入職一家國企,可後來,突然又接到了另一家外企的offer。理智告訴我,國企更適合現在的我,作為一個快40歲的二胎媽媽,雖然在國企很難再有上升空間,但至少是個“鐵飯碗”。但當一個外企offer擺在面前時,我心裡的天平明顯傾斜了——外企的職場的年齡焦慮沒有那麼嚴重,努努力沒准還有上升空間,我想著“要不再沖一把”。最終又回到了外企裡。


1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