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爸媽勸我讀商科,我卻在美國偷偷學法醫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法醫學,聽上去像懸疑劇,其實更像一場對真相的馬拉松。


誰還不是被爸媽勸去讀CS/Data Science的普通留學生?

而今天故事的主人公Isa在選專業的時候,反手選了個全班只有4個男生的冷門專業——法醫學。


她不想進投行,進科技大廠,她也不太確定自己未來是不是法醫;

她只知道,比起“高薪體面”,她更在意“死者說不出話的時候,能不能有人幫他們還原真相”。

這篇文章,寫給所有在留學路上選了冷門,但沒選錯的我們。

“破案劇”看多了,我成了學法醫學的人

在所有熱門留學專業的“流量鄙視鏈”裡,法醫學大概不在任何人的清單上。

但Isa選了它。

不是因為她有醫學生家族背景,也不是因為想要“高薪穩定”這種模板答案,而是——“覺得太酷了。”

這個“酷”的種子,來自疫情那年,她在家看了《令人心動的offer》和《初入職場的我們》,律政季和法醫季都沒落下。彼時還在國內念初三的她,第一次意識到:這是一個真實存在於生活中的職業


後來去了美國讀高中,Isa覺得校內學的內容很簡單,正好碰上了在11、12年級可以參與的,在高中裡少見的進階型選修機會。CART(Center for Advance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而這裡面,有法醫學課程



“我想選點有趣但深入的東西。” 她說,於是她選擇了法醫學。

法醫,聽上去像CSI,學起來像生理數學雙修


在法醫學的教室裡,Isa每天面對的是骨骼、生理、化學、數學、犯罪心理,還有讓人皺眉又著迷的“細節”。她說,最直觀的震撼是:你不能出錯。

“我一開始以為法醫學是偏‘偵探類’的東西,結果發現其實是一門很精細的、不能容許模糊的學科。”她笑,“學了之後,才知道遠比想象中難。”

比如她們要學習如何判斷燈泡是怎麼壞掉的——看燈絲的斷裂方式、痕跡;要判斷血跡在地面上的分布是“飛濺”還是“滴落”,看到車輪印會不自覺的想到到底是什麼造成的;有時候,還要用數學模型算出撞擊角度、聲音傳播。



血跡痕跡判斷

作為高中生甚至到本科階段,都需要學很多很雜的領域,這是這類綜合性學科的特點。

“每次一講到這些,大家都會驚訝:你們不之前在學生物的嗎?怎麼現在又開始學摩擦力了?”她聳聳肩。“但這就是現實啊,破案靠的是證據,而證據靠的是精密的計算。”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10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