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肝癌罪魁禍首被揪出 毒性是砒霜的68倍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趙先生今年45歲,前段時間因持續腹痛、腹瀉、惡心等不適症狀,而到了醫院就診。醫生面診發現他眼睛發黃,懷疑是肝功能異常。


經血檢發現他轉氨酶指標已達正常人的十倍,嘔吐物檢測黃曲霉毒素超標。問診後了解到他此前吃了包霉變的花生,正是這包霉變的花生引發了黃曲霉毒素急性中毒。

不要小看霉變的東西,不小心攝入可能會帶來健康隱患,有些霉變食物產生的毒素毒性更甚於砒霜。


一、肝癌大戶被揪出,毒性是砒霜的68倍!

黃曲霉素是由寄生曲霉菌、黃曲霉菌等在霉變谷物中產生的一種次級代謝產物,毒性和致癌性很強。早在1993年,黃曲霉素就被世衛組織列為了一類致癌物,它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高出氰化鉀十倍,僅一毫克就可誘發癌症,20毫克就能致死。

短期內攝入大量黃曲霉素,可能會引發急性中毒,導致腹痛、腹瀉、惡心、嘔吐、食欲下降等症狀,嚴重的還可能會導致急性肝衰竭或者致死。

長期低劑量攝入黃曲霉素,可能會破壞肝細胞DNA,誘發基因突變導致肝癌,其慢性毒性可能會損害腎臓、免疫系統和消化系統等。

另外,黃曲霉素致癌性很強,可能會增加肝癌、胃癌、腎癌等多種癌症的風險。

北京醫科大學曾經做過相關實驗,分別把40雄性大鼠分為兩組,第一組是接受黃曲霉素B1處理的大鼠,共有25只,第二組是實驗對照組,共有15只。經過60周的實驗時長,結果發現,第一組的大鼠有20只出現了癌症,其中肝癌有18只,膽管細胞癌有2只,肝癌的發生率高達80%。

日常生活中如果不經意攝入黃曲霉素,長時間可能會增加肝癌的發生風險,因此要遠離容易滋生黃曲霉素的食物。

1、食用油

玉米、花生米是常用食用油的食材來源,如果原料中有霉變的玉米、花生,或者榨油機長期不清洗,可能會導致食用油黃曲霉素超標。

2、久泡的木耳

木耳一般用涼水浸泡三個小時左右即可,如果木耳泡的時間太長,可能會產生黃曲霉素等微生物毒素。


3、霉變食物

花生、小米小米、豆類、玉米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一旦發生霉變,裡面會產生黃曲霉素,食用後會增加致癌風險。

4、筷子和砧板

多數人家裡的筷子和砧板是木制品,用久了可能會發霉,帶來健康隱患。

5、調味品


八角、幹辣椒、幹茴香等調味品霉變後,可能會產生黃曲霉素,用到飯菜中可能會增加致癌風險。

二、這2種水果盡量少吃,小心肝癌不請自來

一說起黃曲霉素,相信不少人都有看過新聞,某地經營水果的夫妻因為節儉,長期吃著店裡的發霉水果,結果雙雙被檢查出肝癌。

現在天氣也越來越熱,各種水果也開始上市,但有2種水果就算是再便宜,也要盡量少吃。

一種是變質腐爛的水果。這類水果可能會產生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A、節菱孢霉菌毒素、黃曲霉素等毒素,食用後輕則帶來肝腎毒性,重則致癌致死。即便切掉爛掉的部分,霉菌可能已經隨著汁液在水果內蔓延開了。

另一種是街邊的水果果切。現在不管是超市還是水果店、街邊的小商販,不僅有完整的水果賣,還有切好的水果果切,很多人為了方便,會選擇花更高的價格買這種切好的水果,但其實水果果切存在不少的安全隱患。

因為沒有人可以保證這些水果在被切之前是不是新鮮的,有沒有變質發霉,這些都是不能保證的,萬一它是由腐爛的水果重新加工的,這樣的水果果切健康隱患非常大。

上文以及提及變質腐爛的水果有可能存在多種霉菌,而且有可能已經入侵水果內部,切是切不掉的。

另外水果果切的操作環境也很重要,比如工作人員有沒有戴手套、水果有沒有洗幹淨後再消息、用來切水果的砧板幹不幹淨,有沒有霉菌,這些都是看不見的。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