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千金散盡還復來:巴菲特教給我們的....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身處財富分配高度畸形的社會,巨額財富不應淪為個人的累贅。


五月初的奧馬哈依然春寒料峭,但卻擋不住全球投資者的熱情。2025年伯克希爾年度股東大會如約而至,數萬名“朝聖者”從世界各地湧向這座美國中西部小城,只為聆聽95歲高齡的沃倫·巴菲特最後一次以CEO身份站在舞台中央,分享他的智慧。

這場持續近五個小時的答問盛會,在巴菲特宣布將於年底卸任並由格雷格·阿貝爾接任中達到高潮,全場響起了長時間的掌聲與不舍的歡呼。這一刻,巴菲特依舊面帶溫暖的笑容,目光所及是台下無數崇敬的眼神。


這既是巴菲特作為伯克希爾CEO最後的謝幕,也是他傳奇人生的新起點,一個關於財富、責任與智慧的故事仍將繼續書寫。

價值投資的恒心與演進

偉大謝幕之際,回顧“股神”巴菲特80余年的投資生涯,價值投資始終是其信奉的圭臬——買入具有內在價值且價格被低估的優秀公司股票,耐心持有,等待價值回歸並持續增長。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主要受到了恩師本傑明·格雷厄姆的影響,後者一直秉持“永遠別賠錢”的鐵律和“安全邊際”原則,將風險控制置於投資決策的核心。

巴菲特常說:“規則一:永遠不要虧損。規則二:永遠不要忘記規則一。”這一幽默卻嚴肅的警句,反映出他對風險的深刻敬畏和對本金的高度珍視。正因如此,無論是上世紀70年代的熊市低谷,還是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抑或2008年的金融危機,巴菲特始終能牢牢守住伯克希爾的根基。正如他所言:“只有當潮水退去,你才會知道是誰在裸泳。”這些年來,無數市場周期證明了他的遠見:堅持價值、控制風險者方能笑到最後。


長期主義是巴菲特投資哲學的另一基石。他以超乎常人的耐心持有股票,被世人稱為“時間的朋友”。“當我們擁有優秀的企業和優秀的管理層時,我們最喜歡的持有期限是永遠。”他在早年的致股東信中如此寫道。他確實身體力行:從持有可口可樂股票超過三十年,到對美國運通、吉列公司等經典投資的幾十年守候,巴菲特用時間換取復利,用定力穿越牛熊。在他看來,股票代表企業的部分所有權,而非一紙投機券。因而,只要企業基本面穩健,短期股價波動根本“不值一提”。他經常引用一句諺語:“不要等著摘蘋果的那一天才去栽種蘋果樹。”正是這種著眼長遠、拒絕急功近利的投資態度,使伯克希爾從一家紡織小廠蛻變為市值逾萬億美元的商業帝國。

當然,巴菲特的投資理念也並非一成不變。早年他強調“能力圈”,避開自己不懂的高科技行業,這讓他錯過了谷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的早期投資機會。他也毫不避諱談論這樣的失誤,在多次股東大會上坦言沒買谷歌和亞馬遜是“巨大的失誤”。然而,正如查理·芒格所評價的那樣,巴菲特最大的優點之一就是會承認錯誤並不斷學習

從2010年開始,巴菲特就已經開始軟化對科技股的拒絕態度,並在2016年破例大舉買入蘋果公司股票,令市場震驚。當時88歲的他依然用著老式翻蓋手機,卻敏銳洞察到iPhone對於消費者的不可替代性和蘋果生態的深厚護城河。事實證明這一轉身極為成功——蘋果公司後來成為伯克希爾投資組合中最耀眼的明珠,也為公司帶來了數百億美元的驚人收益。今年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幽默地表示:“有點不好意思地說,蘋果CEO庫克為伯克希爾創造的財富遠超我自己。”


這句自嘲式的“道謝”背後,是他對科技變革的開放心態和自我突破的勇氣。巴菲特從不諱言自己的錯誤,更難能可貴的是在九旬高齡仍保持學習之心,不斷豐富著“價值投資”的內涵。從堅守價值、聚焦長期,到擁抱變化、擇機而動,巴菲特用一生示范了投資理念的堅守與進化。

在最後一次股東大會上,他再次向股東保證:“伯克希爾的股東可以放心,我們將永遠把絕大部分資金投資於股票……永遠不會優先選擇持有現金而放棄擁有優質企業股權。”

99%以上財富終將歸於社會

在人們眼中,巴菲特不僅是投資場上的傳奇,更是慈善領域的標杆人物。早在2006年,他就成為世界上繼比爾·蓋茨之後第二個承諾“裸捐”的知名企業家。他把資產的85%捐贈給5家慈善基金會,其中包括以已故妻子蘇珊命名的基金會、三個子女各自管理的基金會以及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自那以後,每年感恩節前夕,他都會例行將一定數量的伯克希爾股票轉贈給這些基金會。

截至2024年,巴菲特已連續四年蟬聯《福布斯》“美國最慷慨的億萬富豪”榜首,累計捐贈財富達567億美元。簡單核算後可知,如果沒有這些年持續的巨額捐贈,巴菲特本可以超越馬斯克成為新的世界首富。但在巴菲特看來,財富的意義遠非個人名次的攀比。他坦言:“幾十年來,我僅僅通過做我喜歡的事情就積累了難以估量的資金,社會需要使用這些財富,我並不需要。”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