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星座: 中國發射全球首個太空計算星座 填補AI應用空白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北京時間2025年5月14日12時12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全球首個太空計算星座——太空計算星座021任務。專家指,本次發射在全球居於領先和前瞻地位,是太空人工智能(AI)應用的有效嘗試。目前世界其他國家尚無可比項目公布。


5月14日12時12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太空計算衛星星座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圖片

宣沅(香港)科技交流中心研究員宋忠平14日接受中通社采訪時作出上述評價。據中國《科技日報》,本次發射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完成。太空計算星座021任務共有12顆衛星。首發星座通過星間激光高速互聯、星座穩定組網和算力分布式調度,構建開放共享的太空計算系統,打造天基智能計算基礎設施。星座將完成太空計算系統建鏈、組網、成雲等天基計算基礎功能的在軌驗證和應用。首發星座的建設將構建未來算力網絡,實現特定場景由“天數地算”向“天數天算”轉變。


報道稱,首發星座12顆衛星均搭載了星載智算系統、星間通信系統,具備太空計算、太空互聯能力,首發星座在軌計算能力達到5POPS,星間激光通信速率最大可達100Gbps,星座組網後將形成全球最強的太空計算能力。

本次發射開啟全球“太空計算時代”新篇。宋忠平告訴中通社,人工智能的發展關鍵在算力,若要在太空大量使用人工智能,就必須把基於太空的算力提上去。中國這一次發射任務就是要提高天基航天器的算力,建立天基算力系統,從而為未來航天器在太空的各種實際應用提供可依托的平台。面向未來,可展望基於大數據、超級算力的人工智能在天基系統上被廣泛應用。

太空計算星座021任務將人工智能帶上太空,承載著多個“首次”。該任務是國星宇航發起的“星算”計劃首次發射,也是之江實驗室“三體計算星座”的首次發射。任務代號“021”是指“0 to 1”,即從0到1,喻意實現全球首個太空計算星座“零”的突破。




據公開資料,成都國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星宇航)是一家位於成都高新區的民營科技公司,創立於2018年,如今已成AI衛星互聯網領域“小巨人”。去年9月,國星宇航成功發射全球首顆AI大模型科學衛星——“香港青年科創號”,並完成在軌衛星運行AI大模型技術驗證。該衛星由國星宇航與香港中文大學共同研發。


之江實驗室則是浙江省一家新型研發機構,成立於2017年,坐落於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由浙江大學等院校支撐、企業參與,提供科技創新平台。

本次國星宇航與之江實驗室合作完成太空計算星座021任務,折射出中國航天、人工智能等科創生態中愈發多樣化的參與格局,以及未來可期的蓬勃生命力,還有跨地域合作能力。

去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之江實驗室發布了“三體計算星座”計劃:將協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建千星規模天基智能計算基礎設施,建成後總算力可達1000P。中國工程院院士、之江實驗室主任王堅當時指出:“人工智能時代,算力成本決定了我們的創新成本。”“三體計算星座”的提出,是為應對在軌衛星數量快速增長帶來的算力挑戰。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6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