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冤案平反的象征"趙作海病逝:自由,錢與不安穩的晚年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14年4月14日,河南商丘,趙作海躺在垃圾集中站旁的沙發上小憩。

趙作海的平反有一個偶然因素——亡者歸來。他的遭遇“推進了中國命案制度的改進,不再強求‘命案必破’,理論上會減少很多冤假錯案”。


11年牢獄生涯切斷了趙作海的社會化過程,那筆賠償款也沒給他換來安穩。他在人前活成“冤案受害者”,在人後像一個在原地轉圈的老頭。

2025年3月24日凌晨,趙作海在河南商丘一家醫院去世,終年73歲。他的遺體隨後被運回老家柘城縣趙樓村,埋在自家麥地裡。下葬時,麥苗已長到齊膝蓋高。

趙作海的叔叔趙振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趙作海的葬禮來了21桌人,不算多,但也不算太冷清。趙作海的四個兒女中,只有大兒子和閨女回村披麻戴孝,另外兩個兒子沒有出現。

15年前,他是中國最知名的冤案當事人之一。在無法確認死者是誰的情況下,他因為“殺人”被判死緩,入獄11年。直到“亡者歸來”,他才被改判無罪。那是2010年全國關注的新聞,他成為冤案平反、法治進步的象征人物之一。

趙作海得到了65萬元國家賠償款和困難補助金,之後短短幾年,這筆錢又以不同形式離他而去。前媒體人孫旭陽曾跟蹤報道此案多年,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趙作海的公共符號價值與日常生活是剝離的,在日常生活中,“他就是一個突然發了一筆橫財的老農”。

1

冤假錯案的象征人物


1999年5月9日,趙作海被刑拘。那年,他47歲。自那日起,直到2010年5月9日被河南省高院宣告無罪,他在監獄中待了整整11年。出獄時,他58歲,短發全白。

趙作海是河南商丘柘城縣老王集鎮趙樓村人。1997年10月,同村村民趙振晌在與他發生沖突後失蹤。兩年後,一具無頭屍體在村邊被發現,警方認定屍體就是趙振晌,將趙作海列為犯罪嫌疑人。

那是一個證據鏈並不完整的案子。判決書稱,兩人均與一名叫甘花的女性發生關系,最終釀成情殺。據南方周末此前報道,判決書中描述,“趙作海與甘花通奸時被趙振晌撞見……趙振晌持刀將趙作海頭面部砍傷……追趕到趙作海家院內”,“趙作海持刀將趙振晌殺死並將屍體肢解、隱藏”。


2002年,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趙作海死刑,緩刑2年。兩次減刑後,他的刑期被縮減為20年。在11年的牢獄中,他沒有申訴,也沒有喊冤。

直到2010年4月30日,“被害人”趙振晌突然回到村裡,案件發生戲劇性反轉。5月8日,河南省高院作出刑事再審判決:撤銷該院刑事裁定和商丘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判決,宣告趙作海無罪。次日,趙作海被釋放。

趙作海案引起全國性關注,被稱為“河南版佘祥林案”。不少媒體開始關注刑訊逼供、超長羈押、命案必破等問題。他也成為冤假錯案的象征人物之一。

趙作海短暫地成了“平反標本”和“維權品牌”。那段時間,他跟隨“中國民告官網站”站長藺文財四處走動,去過上海、成都、長春、昆明。不識字的趙作海有了新身份——公民維權代理人。

孫旭陽記得,第一次見到趙作海是在2010年10月初,那時趙作海已住進了政府給他新蓋的房子。那天,有個來自柘城的苦主找上門,希望借著記者在場的機會,說說自己家祖墳被強拆的事。趙作海穿著西裝,坐在堂屋的長椅上,對那人說:“你有啥冤屈,給我說說。”

孫旭陽認為,趙作海的平反有一個偶然因素——亡者歸來。“趙作海的遭遇還是推進了中國命案制度的改進,不再強求‘命案必破’,理論上會減少很多冤假錯案。”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