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胡錫進:歐洲的脆弱和無力再一次顯露無遺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俄烏直接談判定在15日,也就是今天在伊斯坦布爾舉行。這次談判的發起過程很擰巴,如果它能促成俄烏立即停火,那將是非常意外且轟動的突破。但這樣的概率有幾何?


這次談判是最開始是普京周日倡議的,是他對歐洲“最後通牒”的外交戰術回應。同在周日早些時候,英法德波四國領導人與澤連斯基共同要求俄羅斯必須在周一,也就是12日全面停火,否則歐洲將發動對俄金融和能源領域的最新大規模制裁。而且他們聲稱,這得到了特朗普(专题)的支持。

普京沒有直接針鋒相對駁回停火,而是不予回應,同時迅速提出與烏克蘭15日在伊斯坦布爾直接談判的倡議。他的這一步做得很高超,可以說對歐洲“最後通牒”做了成功瓦解,特朗普於當天宣布支持俄烏直接談判。烏克蘭歐洲都很不高興,它們的第一回應都帶了忿忿不平的“暗示”,但是烏克蘭還是在俄羅斯拒絕停火的情況下接受了直接談判。


那麼誰去參加伊斯坦布爾的談判?澤連斯基宣布他本人去,而且真正已經出發前往伊斯坦布爾。他在行前隔空喊話普京,要求對方也去伊斯坦布爾。他通過總統顧問波多利亞克表示,自己“不會在伊斯坦布爾會見任何其他的俄羅斯代表,除了普京本人”。

正在中東訪問的特朗普也在空軍一號上表示,“普京希望我去,我不知道如果我不去,普京會不會出席。”美國官員稱,如果普京出席伊斯坦布爾會談,特朗普可能也將飛往土耳其。

但是普京沒有露出前往伊斯坦布爾的任何意思,而是任命了俄總統助理梅津斯基擔任團長的代表團。梅津斯基是2022年3月俄烏直接談判的代表團團長。

當地時間14日,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抵達了伊斯坦布爾,顯然與俄烏直接談判有關。

現在看來,俄烏直接談判將在伊斯坦布爾搞起來,不至於雙方還沒見面就流產,基本已經靠譜。而只要談判舉行起來,普京對走向停火的議程設置就在這個回合中占了上風。

歐洲的脆弱和無力再一次顯露無遺。斯塔默、馬克龍、默茨以及圖斯克(波蘭總理)4個人上周日同時前往基輔,又坐在一起給特朗普打了電話,然後向俄羅斯發“最後通牒”式的停火要求,卻讓普京用直接談判的另一主張輕松化解。歐洲真的就像一群跑龍套的。

那麼伊斯坦布爾有的談嗎?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混亂的因素,使得談判的主線並不清楚。


首先,俄烏直接談判的兩個主體並非真正“對稱”,俄方完全能做得了自己的主,但是烏克蘭的立場和態度取決於他們與歐洲美國的協調。

二是雙方有根本的目標差距,除了領土問題,俄羅斯的其他重大目標是要求烏克蘭“非軍事化”,也就是烏克蘭在戰後不再保持一支強大軍隊,要去武裝化,這與烏克蘭自身的國家願景南轅北轍。歐洲也非常支持烏克蘭戰後保持軍事上的強大。

還有就是,歐洲國家宣布組建了“自願聯盟”,要在停戰後派軍隊進入烏克蘭維持和平,特朗普也對此表示支持。但因為歐洲國家都是北約成員,俄羅斯堅決抵制。


這幾大問題俄烏之間似乎“沒得談”,所以歐洲烏克蘭廣泛懷疑“直接談判”是普京用來拖延時間的“花招”。而俄方拒絕在談好之前全面停火,其理由是防止烏克蘭借停火接收更多西方武器,在前線“深挖戰壕”。

但是不能因為上述嚴重分歧就斷言俄烏戰爭只能繼續打到底,直到一方“投降”。

現在美國急於實現特朗普促成俄烏迅速停戰的承諾,美國和澤連斯基不僅簽署了礦產協議,而且迫使澤連斯基做了實質放棄俄占領土和接受不加入北約這兩個關鍵讓步。現在特朗普已經開始把施壓的方向逐漸轉到俄羅斯這一邊。

特朗普本人依然在給普京“留面子”,對俄羅斯說重話很謹慎。但是美國其他官員以及國會對俄方的批評越來越多,“俄羅斯是下一步達成和平協議的障礙”正在成為特朗普團隊的“新共識”。換句話說,美俄的“蜜月”基本結束了。

接下來普京面臨重大選擇:或者也做一些重要讓步,保持與美恢復關系的勢頭;就此為止,拿到了一些烏東領土,與克裡米亞建立了陸橋,但是接受烏克蘭事實上倒向西方,以此換取與西方重新修好。或者一不做二不休,咬住最初的目標不放松,打到底,並且為此面對特朗普可能翻臉的風險,並付出與歐洲進一步結仇的代價。他需要對俄羅斯軍事和經濟的韌性,對國內老百姓的支持擁有足夠把握。

准確說,這也是一個沖突各方都面臨選擇的十字路口。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