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阿爾·帕西諾:《教父》的光環讓我做的其他一切都黯然失色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阿爾·帕西諾在銀幕上塑造過《教父》《聞香識女人》等片中的經典角色,以爆發力與細膩並存的表演征服全球觀眾。在首部自傳中,他自述從無名小卒到影史偶像的傳奇人生。85歲的他用清晰的記憶和幽默的語言,記錄了不羈的少年歲月,青澀的成長經歷,和成名後的收獲與迷茫。在每個不知所措的時刻,帕西諾都憑借對表演藝術純粹的愛找到了拯救和希望。當年出演《教父》使他名聲大噪,他卻並不喜歡這種光環。

下文經出版方授權,摘編自《僥幸求生:阿爾·帕西諾自傳》,較原文有微刪減,小標題為編者所加,非原文所有。


原文作者丨[美] 阿爾·帕西諾



《僥幸求生:阿爾·帕西諾自傳》,[美] 阿爾·帕西諾 著,陳磊 譯,未讀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5年5月。


我與《教父》沒有關系,

只是演了一個角色而已


名望,正如我的朋友希思科特·威廉姆斯所說,是人類追求認可與關注這種本能的扭曲。它如此轉瞬即逝,又如此奇怪。作為一個演員,我一直想要的是,點亮我觀察到的人群,以及我扮演的角色。但事實完全相反,我感覺所有的燈光都照在自己身上,讓我看不到外面。我知道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變了,名望也有了不同的含義,但在半個世紀之前,這對我的打擊實在是太大。沒有什麼事比名人抱怨名氣更無聊,所以我不會贅述,盡管我很想說。

在拍攝《教父》之前,我只在報紙上見過一次我的照片,是在我演《印度人想要布朗克斯》時。當時我在蒙托克鎮,跟馬蒂·布雷格曼和某位著名的紐約官員一起。第二天看《紐約時報》時,我無意間看到了一張我們三人的合影——馬蒂·布雷格曼,一位白發政府官員,還有我。

我戴著一頂俄羅斯風格的帽子,膝蓋受了傷,所以只能拄著拐杖走路。我看不出照片裡的我在看什麼。那是我嗎?我覺得自己像個陌生人。我感覺到某種新的東西,我害怕它。我想站在那裡,對所有的人說:“嘿,那不是我!我有我十一歲時的照片。看。這才是我!”當時我還在當大樓管理員,剛熬過無家可歸的歲月。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