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馬王堆文物研究上新 2000多年前衣服長這樣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00多年前的“新衣”什麼樣?T形帛畫為“趕時髦”進行過改繪?“枕巾”為何新證為“坐墊”?


今天(5月16日)

湖南博物院發布


馬王堆研究新成果 ↓

“赭黃色紗地印花敷彩絲綿袍”

數字孿生模型首次亮相

5月16日上午,“湖南馬王堆絲織文物智能數字仿真復原”項目最新研究成果在湖南博物院發布,“赭黃色紗地印花敷彩絲綿袍”數字孿生模型首次亮相。

這一項目將多項人工智能技術與文物研究學術成果相結合,數字復原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赭黃色紗地印花敷彩絲綿袍——迄今所見最早的印花、敷彩相結合的絲織衣物。

衣料上的紋樣繁復精美,藤本植物的枝蔓為印花,蓓蕾、花穗和葉子為彩繪,呈現出“千花千面”的特點,展現出我國西漢服飾紡織、印染的超高水平。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赭黃色紗地印花敷彩絲綿袍。

湖南博物院數據中心主任何也介紹,基於對文物本體超高清數據采集工作,協同創新團隊采用數字化建模、搭建AI輔助工具等技術手段,做出兩件“赭黃色紗地印花敷彩絲綿袍”數字孿生模型,一件還原出印花敷彩絲綿袍兩千多年前的“新衣”狀態,另外一件仿制文物出土之後、保存至今的“舊衣”狀態。

何也介紹,復原過程中,AI輔助紋樣生成,實現毫米級精度的還原,最大限度真實再現衣物手繪紋樣“千花千面”特點;AI推演衣物染料隨時間產生的變化,對存在污損以及無法采集的區域進行材質及紋樣的生成推理,對文物進行“檔案級”仿真復原;最後,利用仿制實物進行數據交叉驗證和動態捕捉,首次動態呈現出印花敷彩絲綿袍的穿著效果與織物垂墜質感。

馬王堆一號漢墓T形帛畫發現改繪痕跡


畫匠曾“放棄”一對玉圭

出土於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的T形帛畫,是湖南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 馬王堆一號漢墓T形帛畫局部:兩位守門神在天門入口處拱手而坐。

近期,研究人員運用多種光譜成像技術對這幅T形帛畫進行檢測時,發現了多處改繪的痕跡。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