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我為佩戴"230萬耳環"的黃楊鈿甜和她父親 算了三筆賬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一場由“230萬元耳環”引發的輿論風暴,將18歲演員黃楊鈿甜及其曾任公務員的父親楊偉推入漩渦。




讓我們剝開奢侈品標簽與公務員履歷的表象,算清三筆隱性的社會賬目。


第一筆賬,算的是演藝圈新人的成長成本。

根據披露信息,黃楊鈿甜四歲習中國舞,五歲轉爵士舞,小學期間斬獲諸多獎項。按二線城市少兒爵士舞課程包計算,50課時費用約1萬至2萬元;若每年消耗2—4個課程包,十年舞蹈培訓支出在20萬至80萬元區間。這還不包括模特培訓、參賽服裝、差旅食宿等衍生費用。

第二筆賬,算的是公務員職業轉換的財富密碼。

楊偉的履歷呈現典型的“體制內—體制外”遷徙軌跡:2010年考入雅安城管局,2015年辭去公務員身份,調任投資促進局,2017年辭職創業




上述時間線暗藏兩個敏感點:其一,盡管楊偉強調“未參與災後重建招投標”,但投資促進局的工作性質決定其長期接觸企業資源。

其二是辭職時機選擇,2017年恰是女兒憑借《楚喬傳》嶄露頭角之年,這種巧合難免引發聯想。

更耐人尋味的是,楊偉和合作伙伴2020年成立的化妝品公司至今未開展業務。類似“空殼公司”在商業世界並不罕見,卻為公眾質疑提供了想象空間。


公眾質疑的邏輯很樸素:若真如所言獨立創業未果,化妝品公司是空殼,女兒的藝術培養經費從何而來?家庭經濟支柱何在?全靠母親來支撐?

第三筆賬,算的是社會信任的崩塌成本。

這些年,因為年少輕狂、網絡“炫富”,不小心扯出家裡人的案例不要太多。

從“北極鯰魚”炫耀九位數存款到周剬殷佑牔晒权钱交易,近年蕾n綬錘氏幀辦鷗弧瞧ぁ蕩浮鋇墓潭肪丁5被蒲銠涮鹋宕魃莩奩范返惱掌魷鄭諫窬⒖癱兩簦赫飧觶ㄔ┕裨奔彝ナ欠襠涎葑擰扒鞍肷霉ぷ剩蟀肷顆鋇南仿耄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