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印度: 陸媒:"蘋果給了印度希望,結果中美談成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突然達成的中美關稅協議,攪亂了印度(专题)取代中國的一池“清夢”。


英國廣播公司(BBC)5月19日評論文章指出,蘋果公司的轉移生產計劃一度點燃了印度的“世界工廠”夢,然而中美關稅下調打亂了印度的野心,可能導致原本流向印度的制造業投資“停滯”或“回流”。

盡管有觀點認為中美經濟“脫鉤”將使印度受益,但惡劣的營商環境、嚴重依賴中國供應鏈、高附加值產業發展不足、組裝環節利潤微薄等諸多問題,是印度繞不開的挑戰。專家認為,印度需降低生產成本、完善物流和法規,否則難以實現制造業野心,甚至可能被邊緣化。


文章稱,正當印度的“世界工廠”夢想顯露出些許進展時,中美貿易“重啟”可能使印度取代中國成為全球制造中心的野心遭遇挫敗。印度智庫全球貿易研究所(GTRI)的阿賈伊·斯裡瓦斯塔瓦認為,中美日內瓦協議可能導致原本從中國轉向印度的制造業投資“停滯”或“回流”。“印度的低成本組裝線或許能幸存,但增值增長岌岌可危。”

這種情緒的轉變與上個月印度的興高采烈形成鮮明對比。路透社上月末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蘋果公司正加速在印度推進供應鏈轉移,以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

BBC稱,盡管美國總統特朗普(专题)後來透露,他曾告訴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不要在印度建廠”,而是要把生產重心轉向美國,因為印度是“世界上關稅最高的國家之一”,但這一轉移仍有可能繼續推進。

一方面,確實有分析認為,印度具備成為中國制造替代國的潛力。比如凱投宏觀經濟學家希蘭?沙阿稱,印度對美出口的40%商品與中國“高度重疊”。近期一項出口調查顯示,印度新出口訂單飆升至14年來的高點,有跡象表明印度出口商已開始填補部分中國生產商留下的缺口。

此外,印度美國還在談判一項貿易協議,也可能讓印度受益於所謂的“中國外流”。印度剛剛與英國簽署貿易協定,大幅削減威士忌和汽車等受保護行業的關稅,這為印度可能給予特朗普的讓步提供了參照。

然而另一方面,現實的重重挑戰,正在為這種樂觀的預估潑去冷水。

野村經濟學家索納爾·維爾馬與奧羅迪普·南迪在本月報告中指出,除中國外,印度還面臨著越南等其他亞洲競爭對手。“印度要把握機遇,必須在關稅優勢之外推進實質性的營商便利化改革。”


長期以來,印度惡劣的商業環境令外國投資者沮喪,也阻礙了印度制造業增長——其制造業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二十年來一直停留在15%左右。莫迪政府推出的“生產關聯激勵計劃”(PLI)收效有限。政府智庫“Niti Aayog”承認印度在承接中國轉移投資方面“成果有限”,並指出越南泰國等國憑借廉價勞動力、簡化稅制、低關稅和主動簽署自貿協定擴大了出口,而印度已然落後。

另一關鍵問題在於,印度電子產業(如iPhone制造)仍依賴中國原材料和零部件。

斯裡瓦斯塔瓦說:“只有更多iPhone零部件在印度本土生產,印度從iPhone生產中獲得的收益才會增加。”他測算,目前蘋果在美國每售出一部iPhone盈利超過450美元,而印度僅獲得不到25美元,盡管整部1000美元的iPhone都被算作印度出口。


“僅僅在印度組裝更多iPhone無濟於事,除非蘋果及其供應商開始在當地制造元件並開展高附加值工序。否則印度份額依然微小,出口數據只是紙面增長——還可能在無實質經濟收益的情況下引發美國更多審查。”斯利瓦斯塔瓦警告道。

GTRI指出,此類組裝線創造的就業質量也較低。不同於2007年諾基亞在清奈建廠時帶動供應商集群入駐的模式,“現今智能手機制造商主要進口零部件並尋求降低關稅,而非在印度構建供應鏈”。斯利瓦斯塔瓦舉例稱,某些案例中企業投資額甚至低於其從印度PLI計劃獲得的補貼。

還有人擔心,中國出口商可能試圖利用印度作為中轉地向美國轉口產品。然而,印度似乎並不排斥這一想法。印度經濟高官去年曾表示,印度應吸引更多中國企業建立出口導向型工廠,推動本國制造業發展,這無形中承認了印度本土產業政策未能奏效。

但專家警告,這可能進一步削弱印度積累本土技術和壯大自身工業基礎的能力。

BBC總結稱,這一切都表明,除了蘋果等公司引人注目的聲明外,印度距離實現“世界工廠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斯裡瓦斯塔瓦在社交媒體上敦促印度決策者“降低生產成本,完善物流體系,建立監管確定性”。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3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