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紐約新聞: 紐約時報:推翻專制統治者的三種武器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

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我們如何才能奪回自己的國家?


那麼,讓我利用從其他面臨威權挑戰的國家那裡獲得的經驗,看看能否回答這個問題。

有意思的是,推翻專制政權這件事還有戰術書可用。書是在美國寫的,作者我還認識,他就是不修邊幅的政治學家吉恩·夏普。盡管生前在美國籍籍無名,他在國外得到很高的評價,他提供的手段被東歐、中東和亞洲各地的活動人士取用。他的多部作品都強調具有感染力的非暴力抗議,已被至少翻譯成34種語言。

“相比核彈,我更願意擁有這本書,”立陶宛的一位前國防部長曾如此評價夏普的著作。

夏普是一位謙和的學者,在位於波士頓的寓所裡工作,他提出了198項往往具有表演性質的行動,從絕食抗議到性抵制,再到模擬葬禮,不一而足。

他曾經說過,“獨裁者從來不像他們宣稱的那樣強大,而人民也從來不像自己以為的那樣軟弱。”

民主黨去年傳達的信息部分圍繞著對民主價值觀的真誠呼吁,但從世界各地的反威權運動中得出的一個教訓是,這種抽象的論點並不十分有效。事實上,借鑒夏普的研究成果,其他三種方法似乎效果來得更好。

首先是嘲諷和幽默——最好是黃段子。


1989年天安門民主示威運動的學生領袖之一王丹跟我說過,在中國,雙關語往往“比嚴肅的政治口號更能引發共鳴”。

“草泥馬”曾經在中國的網絡上風行一時——這可能會讓未來研究中國檔案的動物學家感到困惑,因為根本沒有這樣一種動物。這其實是個粗俗的玩笑話:在中文裡,“草泥馬”和一句臓話音近,其露骨程度足以讓你的屏幕都感到不好意思。但它表面上的意思是一種天真無邪的動物,因此被用來捉弄中國的網絡審查員。

中國的商家出售形似羊駝的草泥馬玩偶,一部偽紀錄片還煞有介事地描述它的習性。更有中文歌曲描繪了草泥馬與河蟹的史詩之戰——因“河蟹”是“和諧”的諧音。這首歌最終以草泥馬獲勝告終。

“他們為了臥草不被吃掉,打敗了河蟹,河蟹從此消失,”歌中唱道。


幽默讓威權者陷入兩難境地:如果鎮壓笑話,就顯得荒謬可笑;如果置之不理又顯得軟弱。獨裁者有何計可施?

就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說,有時人們嘲笑他長得像小熊維尼。因此,中國禁止了維尼熊的圖像和電影,但這讓人們有更多理由來嘲笑他。

無論是小熊維尼還是草泥馬大軍,都不足以推翻習近平。但正是這種機智在2000年成功推翻了塞爾維亞的獨裁者米洛舍維奇。當時名為“抵抗”(Otpor)的異議團體規模極小,它的抗議活動根本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然而,該組織深度借鑒夏普的理論,通過街頭劇場引發輿論轟動——他們在貝爾格萊德街頭放置印有米洛舍維奇頭像的木桶,鼓動路人揮棒擊打它。

“看到一群不管不顧的年輕人嘲笑米洛舍維奇,圍觀者都會心一笑,”蒂娜·羅森伯格在她的《加入俱樂部》一書中寫道。“這也鼓勵他們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這個政權和他們自己的角色。”

羅森伯格援引一個“抵抗”組織領袖的說法:“那就像一場永不散場的狂歡。”這使得抗議活動變得時髦、酷炫,嘲笑越來越具有感染力,最終反對運動變成了一場迫使米洛舍維奇下台的群眾運動。

另一種屢試不爽的策略是不強調民主本身,而是聚焦統治者的腐敗、虛偽與經濟管理不善。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0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