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纽约新闻: 纽约时报:推翻专制统治者的三种武器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

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夺回自己的国家?


那么,让我利用从其他面临威权挑战的国家那里获得的经验,看看能否回答这个问题。

有意思的是,推翻专制政权这件事还有战术书可用。书是在美国写的,作者我还认识,他就是不修边幅的政治学家吉恩·夏普。尽管生前在美国籍籍无名,他在国外得到很高的评价,他提供的手段被东欧、中东和亚洲各地的活动人士取用。他的多部作品都强调具有感染力的非暴力抗议,已被至少翻译成34种语言。

“相比核弹,我更愿意拥有这本书,”立陶宛的一位前国防部长曾如此评价夏普的着作。

夏普是一位谦和的学者,在位于波士顿的寓所里工作,他提出了198项往往具有表演性质的行动,从绝食抗议到性抵制,再到模拟葬礼,不一而足。

他曾经说过,“独裁者从来不像他们宣称的那样强大,而人民也从来不像自己以为的那样软弱。”

民主党去年传达的信息部分围绕着对民主价值观的真诚呼吁,但从世界各地的反威权运动中得出的一个教训是,这种抽象的论点并不十分有效。事实上,借鉴夏普的研究成果,其他三种方法似乎效果来得更好。

首先是嘲讽和幽默——最好是黄段子。


1989年天安门民主示威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王丹跟我说过,在中国,双关语往往“比严肃的政治口号更能引发共鸣”。

“草泥马”曾经在中国的网络上风行一时——这可能会让未来研究中国档案的动物学家感到困惑,因为根本没有这样一种动物。这其实是个粗俗的玩笑话:在中文里,“草泥马”和一句脏话音近,其露骨程度足以让你的屏幕都感到不好意思。但它表面上的意思是一种天真无邪的动物,因此被用来捉弄中国的网络审查员。

中国的商家出售形似羊驼的草泥马玩偶,一部伪纪录片还煞有介事地描述它的习性。更有中文歌曲描绘了草泥马与河蟹的史诗之战——因“河蟹”是“和谐”的谐音。这首歌最终以草泥马获胜告终。

“他们为了卧草不被吃掉,打败了河蟹,河蟹从此消失,”歌中唱道。


幽默让威权者陷入两难境地:如果镇压笑话,就显得荒谬可笑;如果置之不理又显得软弱。独裁者有何计可施?

就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来说,有时人们嘲笑他长得像小熊维尼。因此,中国禁止了维尼熊的图像和电影,但这让人们有更多理由来嘲笑他。

无论是小熊维尼还是草泥马大军,都不足以推翻习近平。但正是这种机智在2000年成功推翻了塞尔维亚的独裁者米洛舍维奇。当时名为“抵抗”(Otpor)的异议团体规模极小,它的抗议活动根本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该组织深度借鉴夏普的理论,通过街头剧场引发舆论轰动——他们在贝尔格莱德街头放置印有米洛舍维奇头像的木桶,鼓动路人挥棒击打它。

“看到一群不管不顾的年轻人嘲笑米洛舍维奇,围观者都会心一笑,”蒂娜·罗森伯格在她的《加入俱乐部》一书中写道。“这也鼓励他们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个政权和他们自己的角色。”

罗森伯格援引一个“抵抗”组织领袖的说法:“那就像一场永不散场的狂欢。”这使得抗议活动变得时髦、酷炫,嘲笑越来越具有感染力,最终反对运动变成了一场迫使米洛舍维奇下台的群众运动。

另一种屡试不爽的策略是不强调民主本身,而是聚焦统治者的腐败、虚伪与经济管理不善。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6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