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美国不能滑向与中共国的台海战争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万维读者网(Creaders.net)林孟编译报道: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发表定期撰稿人、退休纽约国际律师马克斯(Ramon Marks)的文章说,军事分析人士担心,中共国最早可能在2027年入侵台湾。如果战争来临,台湾期望美国将加入战斗。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美国将付出高昂代价,包括升级为核战争的可能。而最大的问题是美国是否会保卫台湾


拜登总统多次公开表示,如果台湾受到中共国攻击,美国将保卫该岛。根据宪法第二条第2款,总统确实拥有作为总司令的权力,可以下令使用军事力量,特别是在应对攻击时。然而,这种行政权力不足以赋予总统单方面宣布台湾防务同盟的权力。

美国台湾没有军事条约。《台湾关系法》或任何其他联邦法规均未要求美国防卫台湾。国会从未通过过要求保卫台湾的决议。民意调查一再显示,大多数美国人不支持为台湾而战,而是更喜欢目前模棱两可的现状。但随着美国军舰和飞机定期在台湾附近海域巡逻,可能会突然爆发与中共国海军的重大冲突。如果中国隔离或封锁台湾,而总统命令美国海军护送商船经过中国海军防线,美国很容易陷入一场战斗。


与二战以来的所有军事冲突不同,如果台海爆发战争,美国将对抗一个核大国,保卫一个与华盛顿没有防务承诺的国家。美国1950年是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对朝鲜开战,1964年根据联合国东京湾决议参加越南战争。1990年根据国会通过的《军事力量授权法》展开波斯湾战争。1990年代的波斯尼亚和科索沃战争依据联合国各种决议。2001年的阿富汗反恐战争获得一项国会法规授权。2002年的伊拉克战争获得国会授权。而且上述这些国家都不是核大国。



战备演习中的台军


如果中国美国海军舰艇开火,总统作为总司令有权迅速做出反应,命令武装部队采取行动,包括可能的升级打击,但须根据《战争权力法》的条款与国会进一步协商。

北京华盛顿之间关于台湾地位的理解可以追溯到1972年的上海公报。公报发布后,美国在外交上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关闭了其在台湾的大使馆。国会随后通过《台湾关系法》,为华盛顿与台北的新关系建立了法律框架。


美国处于微妙的境地。其目标是阻止中共国攻击台湾。发出某种准备保卫台湾的信号,无论多么模糊,都支持这一目标,但必须有限制。提供军事武器以支持台湾的自治地位是一回事,但提前承诺如果台湾受到攻击,美国就与中共国开战是另一回事。仅仅根据总统在外交事务中的作用和作为总司令的身份来承诺提前保卫台湾,在法律上太薄弱了。宪法要求美国人民通过国会也对此事有发言权。

拜登总统一再承诺,如果台湾受到中国的攻击,美国将保卫台湾。他越过了界限,所以他的幕僚后来又撤回了承诺。美国日本菲律宾签订的防务条约经过了参议院确认。获得国会的正式支持为台湾而战,在政治上是困难的。获得条约同意或国会立法支持防卫台湾也不可能,而且不能成为允许总统绕过国会的理由。

总统不能利用自己的总司令身份,操纵美国海军与中共国进行一场潜在的生死存亡战争,迫使国会别无选择,只能支持与解放军突然爆发战斗的美国军队。如果总统希望承诺保护台湾免受拥有核武器的中共国的侵害,就必须寻求立法部门的同意。在宪法框架下,他不能单独行动。华盛顿如果想阻止中共国吞并台湾,应该求助于国会,而不是总统。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453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12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