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統計局公布7省份統計數據造假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洋山港的集裝箱。 (Go Nakamura/Reuters)

中國經濟下行,但是近年來中國GDP增長率年年都喊5%達標,引起數據“注水”的質疑。中國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包括江蘇、浙江等7省市存在統計造假等問題。


綜合媒體報道,中國國家統計局從去年11月下旬起,組建10個督察組,進駐山西、遼寧、江蘇、浙江、海南、重慶、寧夏7個省和3個國務院部門科技部、市監總局、金監總局,開展常規統計督查。

督察組提到“有的企業(項目)統計數據存在失實問題”。像是浙江、遼寧、重慶、山西都提到了“幹預統計工作”,其中江蘇在此領域最為嚴重,其措辭是“有關地區仍存在幹預數據上報、授意或指使統計調查對象提供不真實統計資料等問題”。

今年1月,江蘇省政府省統計局與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主要負責人還曾召開新聞發布會,指稱根據核算結果,“2024年江蘇省實現生產總值137008.0億元,位居全國第二;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8%,增量位居全國第一。”一時間,“江蘇超車”、“廣東全國經濟第一大省不保”成為熱門話題。

中國營造高成長形象 同步統計造假

計劃統計出身的中國經濟學家程曉農對本台表示,尤其是今年,不只江蘇、浙江,各省都有虛報經濟數據的情況。否則,如果各地如實上報,那麼多企業倒閉、工商業癱瘓,經濟很可能是全面負成長,中國官方卻公布GDP成長5%,未免太離譜。


中國國家統計局若真如此造假,局長恐怕得上法庭,因此中央與地方都在配合美化數據。針對江浙開刀,可能是中央借此警告其他省份。此外,地方政府若想提高稅收,勢必要同步編造經濟成長的假象,否則在GDP負成長的情況下,稅收不應增加,”他補充說。

專家質疑中國官方統計是豆腐渣工程


Silent Majority Strategies公司共同創辦人基斯·諾頓(Keith Naughton)近期在《國會山莊》(The Hill)投書指出,過去至少十年,中國的經濟成長故事不過是一場宣傳勝利,也證明了西方媒體和機構的懶惰與輕信。無論是GDP、經濟增長、通縮或人口數據,中國的官方統計都是一座“豆腐渣工程”(tofu-dreg edifice),根本掩蓋不了其背後嚴重的社會問題。

去年1月,河南將前一年GDP下修人民幣(专题)3100多億元,使去年經濟成長率由衰退3.6%變成增長4.1%。BBC報道,除了河南之外,福建省2023年GDP同比增長2.3%,但是,福建把2022年數據向下“修正”,增速就變成了4.5%。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江西、湖南兩個省份,經濟增速都因“修正”後增長翻了一番。

中央下達經濟指標 地方造假“使命”必達

台灣(专题)勵志協會執行長賴榮偉對本台表示,中共是個“壓力”型獨裁體制,缺乏健全的民意監督機制。在這樣的高壓體制下,所有黨政部門都面臨極大的壓力,官員必須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否則不僅影響未來的政治生涯,甚至連個人生活、家庭安穩都會受到牽連。“在經濟嚴峻的情況下,就會出現許多荒謬做法與不合理數據,甚至不同部門的統計數據互相矛盾。”

尤其在地方政府層面,賴榮偉分析,由於中國中央政府喊出經濟增長要達5%的指標,基層官員面臨龐大業績壓力。中國的地方基層幹部通常兩三年就輪調一次,如果賬面政績不夠漂亮,就難以獲得升遷。他們為了生存與升官,不得不在地方建立人脈、串聯網絡,彼此拉抬政績。他說,“當中央一下達指令,地方就會千方百計‘創造’指標數據。例如失業率居高不下,基層幹部就會動腦筋美化數據,例如安排年輕人去參加各類臨時性活動或志工服務,讓失業率下降穩定達標。”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