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人民藝起評:《藏海傳》,打破爽劇框架的復仇敘事也很爽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本文轉自:人民網-觀點頻道


詹 欣

由鄭曉龍擔任總導演、曹譯文導演的古裝傳奇劇《藏海傳》正在熱播。該劇講述了原名稚奴的藏海(肖戰飾)因家族被滅門隱忍十年,在重返京城後憑借營造技藝與縱橫之術在朝堂周旋、智博奸佞,一步步揭露父母慘死真相並維護了家國大義。


《藏海傳》主人公藏海從最初的“隱忍復仇”到最終“心懷天下”的成長,展現了傳統敘事中“快意恩仇”的表層張力,又深入挖掘了仇恨如何重塑人格、又如何被更高價值消解的漸進過程,最終完成了個體從“復仇者”到“守護者”的轉變、升華。


《藏海傳》突破了國產古裝劇中把復仇敘事簡化為“以血還血”爽感宣泄的創作譜系,在已有的創作體系裡尋求革新,將“復仇”與“成長”這兩大主題交織為關於人性蛻變與自我救贖的雙生敘事,在極致的矛盾沖突中注入了更多東方美學與哲學思辨的氣質。

《藏海傳》的復仇敘事正是始於一場滅門慘案:大雍國欽天監監正蒯鐸因發現象征權力的“蛇眉銅魚”與“癸璽”而被權臣平津侯滅門,幼子稚奴目睹親人慘死,被神秘面具人救走。“復仇”不僅需要力量,更需要“信念”。在被救走後的十年間,在星斗大師、高明與六初三位師父的教導下,已化名“藏海”的稚奴學習知識、積累技能。隨著劇情發展,藏海設計讓皇帝識破平津侯的篡權野心,並聯合摯友化解戰爭危機。應該說,所有這些都是對於“復仇”這一經典主題的再一次重寫。相較而言,作為傳記式敘事類型的“成長”主題包含的關鍵元素在《藏海傳》中的呈現形式不僅是該劇的命名,更重要的是在劇中情節的展示。在劇中,藏海雖然旨在復仇,卻並沒有淪為冷血的復仇機器。面對仇敵平津侯之子莊之行的天真,他一度因利用無辜者而陷入愧疚;與冬夏公主香暗荼的情感糾葛,更讓他意識到仇恨之外的人性溫暖。這種具象化的“成長煩惱”超越了傳統復仇者的單向度形象,顯示了仇恨對人性的異化與救贖的可能,也突出了主人公在復仇中成長、在成長中復仇,並最終轉變為對家國命運擔當的理想人格構建,原因在於藏海的成長不僅是技能的精進,更是身份與認知的雙重蛻變。


值得一提的是,《藏海傳》中復仇與成長的雙生敘事也頗具沉浸感與哲思性,但其爭議亦不容忽視。然而,這些爭議恰恰印證了市場對優質類型劇的渴求——觀眾既希望看到復仇的快感,又期待更深層的人性探討與文化表達。

《藏海傳》證明了復仇敘事可以超越爽劇框架,成為探討個體成長與文化認同的載體。當藏海最終放下仇恨、選擇守護家國時,劇集完成了一次對傳統主題的創造性轉化:復仇不是終點,而是理解人性復雜性與歷史延續性的起點。這種創作思路,為國產劇的類型創新帶來了一些新啟示——將個體命運嵌入更廣闊的文化語境,能讓傳統主題在煥發新的生命力。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