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喝水可能影响寿命 65岁以后牢记喝水3不要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水是生命必需品,这个观点人人知道,但对65岁以后的老年人来说,喝水这件事反而比年轻时候更容易出问题。


不是水变了,也不是身体不需要水了,而是整个代谢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反应都跟以前不一样了。

医生在慢性病门诊反复强调这个话题,就是因为已经有太多案例,都是因为喝水方式不当,引发电解质紊乱、心衰、低钠、跌倒、急性肾损伤这些并发症。


别看是水,出了问题,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有些严重的,直接缩短寿命。

老年人对水的感知能力下降,是最基础的生理退化之一。年轻人若口渴会主动饮水,而老年人往往不觉口渴,可此时其血浆渗透压已然升高,细胞亦已脱水。

这是下丘脑渴觉反应变钝造成的。再加上很多老人怕夜尿、怕走动、怕失禁,白天都不愿意喝水,等口干时再喝已经晚了。



这种“感觉迟钝+行为回避”的组合,会让身体长期处于轻度脱水状态,心脏、小脑、肾脏这些对血流依赖高的器官最先受影响。

不主动喝水,伤的是整个血流系统。血液浓度升高后,黏稠度亦随之增加,血流速度便会减缓,如此一来,本就存在动脉硬化斑块的血管更易形成血栓。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科团队在一项回顾性卒中病例分析中发现,65岁以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超过半数在发病前24小时内水摄入不足800ml。

而老年人基础代谢本来就慢,血容量调节能力下降,一旦脱水,血压容易波动,脑灌注不足,脑供血突然下降,卒中风险明显上升。

但反过来,喝水多了也不等于更安全。有些老年人一旦知道自己“以前水喝少”,就开始补水,每次喝300、500毫升,甚至睡前也灌一大杯。


这个做法问题更大。老年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对水钠平衡的调节能力差,喝水太快、太猛,容易冲稀血钠水平,导致低钠血症。

一旦血钠低于130mmol/L,便有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抽搐、步态不稳以及反应迟钝等状况。严重的低钠血症可诱发脑水肿,这是老人跌倒、昏迷乃至死亡的重要诱因之一。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21年的一项急诊病例统计中,70岁以上低钠入院患者比例逐年上升,其中36%的患者是由于水摄入过快造成的稀释性低钠。

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健康饮水”引导过度导致。不是水不对,而是喝法不对。


医生明确指出,老年人喝水应该是小量多次、缓慢咽下,特别是有心衰、肾病、低钠病史的人,要更加严格限制单次水量。

另一个喝水误区是饮水时间安排不合理。不少人有不吃早餐的习惯,却偏爱晨起后饮一大杯水,觉得这样能够清肠、醒脑。

这个习惯在年轻人中风险不大,但对老年人来说是个潜在威胁。

早晨起床后交感神经活动开始增强,心率、血压在逐渐升高,体位变化本就容易导致脑灌注不足。

这时突然喝大量冷水或温水,会引起胃肠道血管扩张,进一步影响脑供血,出现短暂性脑缺血、晕厥、头晕、恶心等症状。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内科在老年人心血管事件的分析报告中指出,老年人晨间晕厥事件中,有27%与晨起饮水过快有关。

最危险的是那些本身服用降压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的老人,血压调节能力差。

喝水太快就是一次血流动力学冲击。这不是水的问题,而是身体已经不能适应“快速进水”这类操作。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Prev Page12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62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