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哈佛是如何得罪的特朗普 七年怨恨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近日,美國國土安全部長克裡斯蒂·諾姆正式宣布,撤銷哈佛大學參與“學生與交流訪問者項目”(SEVP)的資格。官方給出的理由包括“未配合國家安全調查”、“縱容反美情緒”,以及“與中國准軍事組織存在合作”。這一決定意味著,哈佛將無法再招收國際學生,而目前在校的6,800名外國學生則必須轉學或面臨失去合法身份的風險。


這是美國聯邦政府有史以來對哈佛最嚴厲的一次行政打擊,也被是特朗普與這所常春藤名校之間七年“愛恨糾葛”的高潮。從最初的政策批評、科研撥款凍結,到如今切斷其全球生源,這場圍繞高等教育與國家意識形態的文化戰爭早已經超出了校政之爭的范疇。

根據外媒報道,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國土安全部長諾姆明確表示這一措施不會止步於哈佛。她強調,大學招收國際學生“是一種特權,而不是權利”,並向全國高校發出警告:“這應當成為所有大學和學術機構的警示。”(Let this serve as a warning to all universities and academic institutions across the country)


哈佛為何成為“敵人”?民粹時代的反知識結構

當國家以“安全”的名義伸手幹預學術空間,我們所面對的,早已不是政策執行的問題,而是信任體系的崩裂。哈佛不僅是美國學術界的象征,更代表著全球高等教育的價值體系。一旦它被視為“國家敵人”,受損的將不僅是國際學生或研究項目,更是美國作為全球教育中心的地位與信譽。

更令人憂慮的是,特朗普政府對“思想”的管控欲望正在升級。它不再局限於對制度的質疑,而是試圖對高校的價值立場和言論空間進行實質幹預。當一所大學被要求交出過去五年的抗議活動視頻作為換取認證的條件,教育的本質便不再是自由探索,而淪為服從的工具。


制度層面上,盡管聯邦司法系統仍試圖維系平衡,但在行政權力急速擴張的背景下,連哈佛這樣的超級機構都難以自保,那麼那些資源匱乏、立場邊緣的高校又將何去何從?

特朗普的“逆精英”敘事下的七年對抗


在任何一個理性的社會中,大學都應當是敢於批判與善於自省的孕育自由思想的神聖空間,然而,在民粹主義話語中,它們卻往往被重塑為“背叛人民的堡壘”。哈佛,就是這場敘事戰中的“頭號反派”。

2017年1月,特朗普上任僅數日,便頒布旅行禁令,限制多個穆斯林國家公民入境。哈佛當即發聲,時任校長德魯·福斯特稱該令“殘酷而武斷”,並強調這與大學的價值根本沖突。這是雙方首次公開對抗。

同年6月,特朗普著手終止奧巴馬時期推出的DACA(童年抵美者暫緩遣返)計劃。哈佛不但堅持繼續錄取DACA學生,還加入對政府的訴訟行列。試圖通過法律手段保護這群身份邊緣但學術優秀的青年。自此,哈佛在法律與道義層面都與白宮立場直接對立。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