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彭博:为什么"金色穹顶"可能使美国更不安全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安德烈亚斯·克鲁斯是彭博观点专栏作家,关注美国外交、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此前,他曾担任《德国商报》全球版主编和《经济学人》撰稿人。

那个有朝一日被设想用来保护北美免受敌方导弹袭击的“金色穹顶”,如今已经被纳入国会正在推进的一项庞大而美丽的法案中,预算请求为250亿美元,虽然这一数额相对较小,但最终可能会膨胀至数千亿美元。


这一构想出自特朗普,他本周在介绍这一项目时,显得格外得意。

问题在于,这个极其宏大的导弹防御计划是否是一个好主意。

这里不仅仅是指财政方面,更是战略层面:它是否真的能让美国(也可能包括加拿大)变得更安全?

特朗普的灵感来源于两个体系。其一是里根在1983年提出的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划,尽管从未投入运行,但在冷战后期对核武战略和地缘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二是以色列的“铁穹”系统,这一系统虽然性能出色,但只是用于在小范围内防御短程导弹。

特朗普被吸引住了,可能正是因为“铁穹”这个名字足够响亮——至于他为什么用质地较软的金子取代了“铁”,原因不明,或许只是因为金色更闪亮。

打造这样一个穹顶在技术上有极大难度。还有人警告其经济成本和潜在利益冲突,比如主要合同若落入马斯克控制的SpaceX手中。但我们在此聚焦“金色穹顶”的战略效应。

先从所谓的“安全困境”谈起,这是所有大国(甚至小国)面临的难题,不论是否拥有核武器。

为了让自己更安全,国家A发展出新的防御系统,却反过来让国家B感到更不安全,从而促使B加强武装或加剧对抗,这反而加大了A所面临的威胁。


最坏的情况下,A与B可能陷入战争螺旋,导致双方更脆弱,甚至毁灭。

即便不到那一步,任何大型新型武器系统,无论是进攻性还是防御性,本质上都具有不稳定性。

一个例子是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到了1980年代初,美苏之间的核对峙已因“相互确保毁灭”原则而趋于稳定:双方都容易受到首次打击,但又都拥有足够核武来实施二次打击,从而对彼此形成威慑。


“星球大战”计划承诺让美国人安全,同时威胁苏联,使美方从“相互确保毁灭”的均势中脱离。克里姆林宫在1985年由戈尔巴乔夫领导,他虽然不知道该计划是否真能奏效,却不得不设想可能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华盛顿或许会因自认能防御二次核打击,从而在常规冲突中更倾向先发制人的核打击。

因此,即便计划是防御性质,却让苏联更感不安。

克里姆林宫当时没有好的应对方式。在经济和技术方面,苏联远落后于美国,难以发展出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如果“星球大战”计划真的接近实现,苏联或许只得在美方尚未变得“刀枪不入”前先发制人实施核打击——那将是终极灾难。

所幸戈尔巴乔夫将这个计划连同导弹和弹头一起纳入美苏裁军谈判中处理。换个领导人,或许不会这么理性。

今天的形势有所不同。

首先,美国面对的威胁不再是单一敌手,而是多个:包括俄罗斯这个传统核“同级对手”、中国这个正在崛起的“准同级别”核力量、朝鲜(以及可能制造原子弹的伊朗)等“流氓”国家,以及像巴基斯坦这样的不可预测行为者。

在战争推演中,主要敌手是俄罗斯中国。这两个国家可能联手攻击美国。与过去的苏联不同,中国在经济和技术上可与美国匹敌,能建造自己的穹顶或开发更具威胁性的武器。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116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