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三评《人民网三评"网络烂梗"》(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人民网发了篇《人民网三评“网络烂梗”》


人民网发此文,是因当下网络黑话烂梗泛滥,其语义模糊、用词不规范,还暗藏低俗恶意价值观,严重影响青少年。

这些烂梗会污染孩子语言体系、削弱表达能力、扭曲“三观”,甚至可能诱发不良行为。同时,烂梗也破坏网络生态、冲击语言规范与文化传承,中央网信办也在2025年“清朗”行动中明确打击“编造网络黑话烂梗”。


因此,文章呼吁各方重视,共同守护青少年成长、网络环境清朗及语言文化健康

对此,我举双手双脚支持。

网络语言不是“无序空间”,文明表达理应成为共识。

正因此,为深入学习与践行新时代网络语言文明建设精神,积极参与对网络文化现象的理性讨论,我撰写本文,以“评论评论”的方式,回应人民网“三评”系列,尝试从话语机制、传播逻辑与现实语境等角度,探讨官方话语在当代网络语境中的传播效果与舆论适配性。

参考资料如下:


【CDT编者按:原文此链接为微信公众号链接,请慎重点击】《笔杆子炼成笔记合集(内含3000小标题、5000个锦词佳句,值得收藏!)》








三评《人民网三评“网络烂梗”》之一:莫让官腔官调围猎批判力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更是批判的利器。

而当“网络烂梗”尚在青春期,人民网已率先开启“三评”机制,祭出“低俗”“恶趣”“肤浅”等高频词汇,试图用大词堆叠的方式实现对网络语境的精准打击。我们要高度重视这股批判力量的“先锋性”,但也必须警惕其中潜藏的“过度性”“机械性”“滞后性”。

在网络语言演化的长河中,不乏“yyds”“dddd”之类快闪词语,其语义模糊、价值飘忽,确有可议之处。然而,以“你个老六”为原罪,以“鸡你太美”为洪水猛兽,是否存在刻意拔高、上纲上线之嫌?其出发点值得“再探讨”,其落脚点值得“再明确”。
1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