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當我的孩子有一點"小缺失":那些從"裂縫"中長大的人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文丨貝克

編輯丨雪梨王???




醫生熟練地將一根細線穿過嬰兒的舌尖,輕輕一拉,粉嫩的小舌頭被微微牽出,線的另一端繞至嬰兒的耳後固定——作為“母親微笑行動”的志願者,俞斌第一次在手術室裡看到這一幕時,心頭猛地一緊。對於年幼的唇顎裂患兒來說,這個殘忍的手術步驟是必要的:防止小朋友術後因嘔吐而窒息。

“我小時候也吊過這根線嗎?”他問。

醫生搖了搖頭:“這麼多年來,只有你沒吊過這根線,你媽媽用手指捏著你的舌頭,一夜沒松開。”

那時俞斌只有6個半月大,接受了人生中第一場唇顎裂手術。得益於很早就開始接受治療,成年後的俞斌看起來和普通人無異。“我現在經常會主持公司的活動,在一些大型會議上給別人培訓、講課。”他說話慢條斯理,說自己“只是鼻子有一點點歪”。

俞斌今年30歲,有著美滿的家庭和事業。站在手術台邊,低頭看著那些臉上有著“天使印記”的小孩,他仿佛穿越了時空,重新凝視起那個年幼的自己。


有裂縫的童年

1995年,俞斌出生在杭州市一個普通家庭。但這個新生命的降臨並沒有給他的父母帶來想象中的喜悅——他患有先天性唇顎裂,且是最嚴重的三級單側唇顎裂。

童年的大部分記憶是模糊的。印象中,小時候父母經常帶他去上海科技館。那是屬於孩子的烏托邦,光影、機械、聲音、動手實驗,每一樣都能讓小小的俞斌暫時忘記身體的異常。但走出科技館,他總會被帶到醫院。


治療過程是漫長的。俞斌一共做過四次唇顎裂手術,什麼時候做的哪一場手術,他已經記不清了。但那些痛苦的感受,卻像縫合線一樣纏繞著他的記憶。

做咽喉成型術那次,他醒來後,發現嘴裡插著三根粗粗的管子,直通胃部。手術的縫合線吊在咽喉處,線結觸碰到舌根,每次吞咽都像刀割。他痛得不敢吞口水,但醫生告訴他必須練習吞咽,否則線結無法吸收,還可能因為食物殘渣引發細菌感染。

他記得自己當時躺在那裡,眼淚、鼻涕一直流。

手術後的第一晚是最難熬的——鮮血混著口水從他的嘴角淌出,母親整夜沒合眼,坐在床邊,一張張地為他更換無菌墊。

最後一次手術,醫生要先從俞斌的胯骨上取下一塊骨頭,再移植到牙床和上顎部位做填充。從手術室出來後,他在床上一躺就是兩三個月,不能翻身。看著天花板,他忍不住埋怨起母親,為什麼要把他生下來,讓他受這麼多苦?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154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