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從達特茅斯到OpenAI,AI的歷史是一部爭權史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在斯坦福商學院最新一期的網絡節目《權力與真相》中,斯坦福大學教授、企業與社會倡議(CASI)項目主任Anat Admati(音譯:阿納特·阿德馬蒂)與《大西洋》月刊獲獎記者Karen Hao(音譯:郝珂靈)進行了一場對話,撕開了AI領域最鋒利的切口——從1956年達特茅斯學院的實驗室誕生起,“人工智能”這個概念就帶著雙重基因:既是對技術突破的憧憬,也是一場爭奪資源的“好故事”。

Karen Hao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曝料過多家美國科技巨頭的黑幕,因新聞報道獲得多個獎項。她在日前出版的新書《AI帝國:山姆·奧特曼與OpenAI的夢想與噩夢》(Empire of AI: Dreams and Nightmares in Sam Altman's OpenAI)中,揭示了OpenAI內部對通用人工智能兩種截然不同的信仰以及權力斗爭內幕。


在這場對話中,兩位嘉賓提到了幾個核心關鍵點:

1、目前行業對AI的態度,無論是支持還是質疑,最終都在強化一個問題:這項技術太重要,必須由少數人來掌控。而這些人,往往正是講“故事”的科技公司領導者。

2、AI看似智能,其實背後靠的是大量隱形人力,而有些企業刻意掩蓋這一點,只為讓AI看起來像“魔法”。

3、科技公司們對AI研究中心的資助正逐漸侵蝕學術獨立性,使得學者趨於回避批評、強調潛力,從而弱化了對AI社會責任與倫理問題的討論。

4、目前,美國的AI企業與美國政府正聯手構建“科技帝國”,試圖將技術輸出全球,掌控話語權。




以下為訪談內容摘要:


問:歡迎你,

Karen。你的新書剛剛出版。這本書聚焦於OpenAI和它的掌舵人奧特曼,同時聚焦於當前學術界與社會廣泛討論的“AI”命題。在正式展開探討前,我想先請你從基礎層面談談:究竟什麼是AI?它又是如何發展至當前階段的?

答:AI這個詞是在1956年由達特茅斯學院的一位助理教授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提出的。他當時起這個名字的目的是為了給自己正在進行的研究爭取更多的關注和資金。幾十年後他在一次公開辯論中親口承認,發明“AI”這個術語本身就是為了當時的研究爭取更多資金。

這個詞聽起來很有吸引力,尤其是“智能”這個概念,大家本能地會覺得“更智能”就是“更好”。但問題是,關於人類智能本身的來源,我們至今都沒有科學共識。因此,創建一個以 “再造人類智能” 為使命的領域,本身就充滿不確定性。

從1956年到現在,這個領域內部一直在爭論:AI到底該是什麼樣的?該用什麼技術?它該為誰服務?我在書裡提出的觀點是,現在主導AI發展的路徑,其實主要是服務於硅谷的利益——在“技術服務於人類”的敘事外衣下,硅谷借此積累了巨大的經濟與政治權力。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