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从球场到闺阁:明代女性的自由如何被清朝 "裹"住?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一、洪武年间的蹴鞠传奇


明洪武十五年(1382 年)的南京秦淮河畔,一场别开生面的蹴鞠表演吸引了全城目光。16 岁的彭云秀身着红色褙子,足蹬鹿皮软靴,在人群中央将皮球踢得上下翻飞。她时而用脚背颠球,时而以膝盖控球,最后一记 "倒挂金钩" 将球送入三丈外的竹筐,围观百姓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

这位被文人詹同文誉为 "女流清芬" 的民间蹴鞠高手,正是明代女性自由奔放的缩影。据《太平清话》记载,彭云秀 "挟是技游江海",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甚至曾在苏州玄妙观与男子蹴鞠队对垒。她独创的 "十六套解数" 中,既有 "燕归巢" 等柔美招式,也有 "旱地拔葱" 等刚猛技法,展现了明代女性刚柔并济的精神风貌。




明代蹴鞠分为 "官场" 和 "白打" 两种,前者为竞技比赛,后者为花样表演。彭云秀擅长的 "滚弄" 即属 "白打",强调个人技巧。

明代宫廷设有 "齐云社",崇祯帝田皇妃曾组建女子蹴鞠队,在紫禁城草坪上表演 "一簇彩云飞便停" 的绝技。

考古发现,明代女性墓葬中极少发现缠足痕迹,山东广饶明代人骨研究证实,当时缠足率远低于清代。

二、从金莲到残疾:缠足的异化之路

1. 五代起源与元代萌芽

缠足始于五代南唐,宫嫔窅娘为取悦李煜,用帛缠足成新月状,在六尺金莲台上翩翩起舞。但此时缠足仅限于宫廷娱乐,并未形成社会风气。元代虽有汉族女性效仿,但蒙古统治者对缠足持排斥态度,《南村辍耕录》记载:"近年则人相效,以不为者为耻也",显示缠足尚未普及。

2. 明代的矛盾与松动


明代初期,缠足仍属小众。《金瓶梅》《三言二拍》等小说中,女性角色多为天足,潘金莲 "尖尖金莲" 的描写实为后世篡改。但随着程朱理学的强化,缠足逐渐被赋予道德意义。万历年间,山西大同出现 "赛脚会",女性以小脚为美,甚至衍生出 "香莲品藻" 等畸形审美理论。

3. 清代的全面失控

清军入关后,满族统治者多次颁布禁缠令:

1638 年,皇太极明令 "满人不许仿效他国衣帽,女子不可缠足";


1660 年,顺治帝规定 "抗旨缠足者,其夫或父杖八十,流三千里";

1664 年,康熙帝重申禁令,违者 "枷号一月,责四十板"。

然而,这些禁令遭到汉族士绅的强烈抵制。江南文人将缠足视为 "华夏文明" 的象征,甚至编出 "不缠足是蛮夷" 的荒谬逻辑。康熙七年(1668 年),因天下大旱,官员以 "缠足禁令触怒上天" 为由奏请弛禁,康熙帝被迫妥协。此后,缠足之风愈演愈烈,至乾隆朝达到巅峰,"三寸金莲" 成为汉族女性的身份标识。

文献证据:

清代《香莲品藻》将小脚分为 "五式九品",如 "莲瓣"" 新月 "等,甚至发明" 金莲杯 " 饮酒的陋习。

18 世纪西方传教士记载:"中国女性为缠足忍受剧痛,甚至导致骨折溃烂,但仍以小脚为荣"。

光绪年间,直隶(今河北)地区女性缠足率超过 90%,而江南地区仅 30%,客家女性几乎不缠足。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