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石家莊男子受審三十年,本月7號將第7次開庭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30年前,河北石家莊元氏縣街頭的一次自行車擦碰,讓張扞軍一家踏上了一段漫長的“司法馬拉松”之路:從1995年到2024年,先後六次開庭、四次發回重審,依舊懸而未決。究竟是一次尋常糾紛,還是牽扯人情與權力的離奇冤案?在這場曠日持久的訴訟裡,張扞軍為了“無罪”奔波至今,卻始終被困在灰色地帶。當正義遲到三十年,它還是正義嗎?本文試圖還原這起普通人聽來匪夷所思的案件,追問其中錯綜復雜的幕後力量。也許,了解張扞軍的故事,就是在思考每個人與法治之間的距離。




文|李宇琛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的冀中平原,春天往往來得遲。早春二月,河北石家莊的北風偶爾還帶著寒意。一天傍晚,空氣中有隱隱的涼氣,張扞軍騎著一輛舊式自行車,吱呀作響,車後座上還帶著妻子和孩子。他們正要趕往縣醫院,不料一道身影突然從旁邊冒出,也騎著自行車,撞到了他們的車把。

兩輛車在那狹窄的街角“卡噠”一聲輕碰,很快失去平衡,兩個女人翻身而下,隨即爆發了口角。

被撞的人,正是元氏縣婦幼保健院的胡姓院長——在當地不算公開顯赫,但也頗有能量和關系。另一個女人,則是那輛舊式自行車後座上的年輕母親,病懨懨的,也許正因為身體不適,聽到對方咄咄逼人,忍不住頂了兩句,爭吵就這麼展開。

本來,多數街頭糾紛只是一時嗆聲,往往爭到最後也就是互罵幾句,或坐下來商量給點醫藥費。可偏偏雙方的性格都不讓步,尤其是那位胡院長,一口咬定對方“故意沖撞”。

幾分鍾後,有路過的好心人看不下去,上前硬將兩人分開,一段小沖突到此算是暫且結束。張扞軍帶著妻兒默默離開,心裡雖窩著火,卻也沒想到這會變成一樁天大麻煩。

僅過了幾天,張扞軍便收到當地派出所的通知:


他被指控“故意傷害”,且還“結伙作案”。

這罪名看起來就很嚇人,似乎他不是騎車帶家人去醫院,而是帶著同伙在街頭打群架。派出所旋即展開偵查,又很快得到檢察院批捕令。張扞軍在一頭霧水裡,就被戴上了“犯罪嫌疑人”這頂沉重的帽子:

誰能想到,老婆孩子還可以跟自己結成犯罪團伙?


回想起來,這個節奏多少有些匪夷所思:自行車擦碰雖可能造成對方輕傷,但直接升格成“故意傷害罪”,邏輯未免跳得過快。

可在當時的元氏縣裡,胡院長在婦幼保健院一手遮天,還與不少機關人員保持良好關系。她雖然只是一院之長,文化程度也不高,可能量卻不可小覷。她自稱“頭部遭到重擊,出現蛛網膜下腔出血,腎部挫傷,昏迷半小時以上”,然而:

這些“醫療診斷”源自幾個與其交情匪淺的醫務人員之手。

讓人咋舌的是,這些診斷最後居然全被法院認定為重傷依據。簡單說,案子初步走向了“張扞軍把胡院長打成重傷,理當坐牢”的方向。

於是,在1995年年底,元氏縣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處張扞軍三年有期徒刑。那一刻,一家陷入絕望:一個小小街頭糾紛,怎就落到坐牢的地步?更詭譎的是,他和妻子都堅稱“根本沒打對方,連過激的舉動都稱不上,只是推搡和言語沖突”,可這份法院判決裡,卻列舉了一連串“證據”,包括胡院長的病例、法醫鑒定結論、幾位證人的證言。

只不過,這些證言有的出自文盲之口,卻被寫得繪聲繪色;有的出自胡院長的下屬或好友,看似公正卻頗可疑,更別提“昏迷半小時”的時間是否有人現場證明。至於那關鍵的CT片膠片、腦脊液化驗單?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18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