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石家庄男子受审三十年,本月7号将第7次开庭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30年前,河北石家庄元氏县街头的一次自行车擦碰,让张扞军一家踏上了一段漫长的“司法马拉松”之路:从1995年到2024年,先后六次开庭、四次发回重审,依旧悬而未决。究竟是一次寻常纠纷,还是牵扯人情与权力的离奇冤案?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诉讼里,张扞军为了“无罪”奔波至今,却始终被困在灰色地带。当正义迟到三十年,它还是正义吗?本文试图还原这起普通人听来匪夷所思的案件,追问其中错综复杂的幕后力量。也许,了解张扞军的故事,就是在思考每个人与法治之间的距离。




文|李宇琛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冀中平原,春天往往来得迟。早春二月,河北石家庄的北风偶尔还带着寒意。一天傍晚,空气中有隐隐的凉气,张扞军骑着一辆旧式自行车,吱呀作响,车后座上还带着妻子和孩子。他们正要赶往县医院,不料一道身影突然从旁边冒出,也骑着自行车,撞到了他们的车把。

两辆车在那狭窄的街角“咔哒”一声轻碰,很快失去平衡,两个女人翻身而下,随即爆发了口角。

被撞的人,正是元氏县妇幼保健院的胡姓院长——在当地不算公开显赫,但也颇有能量和关系。另一个女人,则是那辆旧式自行车后座上的年轻母亲,病恹恹的,也许正因为身体不适,听到对方咄咄逼人,忍不住顶了两句,争吵就这么展开。

本来,多数街头纠纷只是一时呛声,往往争到最后也就是互骂几句,或坐下来商量给点医药费。可偏偏双方的性格都不让步,尤其是那位胡院长,一口咬定对方“故意冲撞”。

几分钟后,有路过的好心人看不下去,上前硬将两人分开,一段小冲突到此算是暂且结束。张扞军带着妻儿默默离开,心里虽窝着火,却也没想到这会变成一桩天大麻烦。

仅过了几天,张扞军便收到当地派出所的通知:


他被指控“故意伤害”,且还“结伙作案”。

这罪名看起来就很吓人,似乎他不是骑车带家人去医院,而是带着同伙在街头打群架。派出所旋即展开侦查,又很快得到检察院批捕令。张扞军在一头雾水里,就被戴上了“犯罪嫌疑人”这顶沉重的帽子:

谁能想到,老婆孩子还可以跟自己结成犯罪团伙?


回想起来,这个节奏多少有些匪夷所思:自行车擦碰虽可能造成对方轻伤,但直接升格成“故意伤害罪”,逻辑未免跳得过快。

可在当时的元氏县里,胡院长在妇幼保健院一手遮天,还与不少机关人员保持良好关系。她虽然只是一院之长,文化程度也不高,可能量却不可小觑。她自称“头部遭到重击,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肾部挫伤,昏迷半小时以上”,然而:

这些“医疗诊断”源自几个与其交情匪浅的医务人员之手。

让人咋舌的是,这些诊断最后居然全被法院认定为重伤依据。简单说,案子初步走向了“张扞军把胡院长打成重伤,理当坐牢”的方向。

于是,在1995年年底,元氏县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张扞军三年有期徒刑。那一刻,一家陷入绝望:一个小小街头纠纷,怎就落到坐牢的地步?更诡谲的是,他和妻子都坚称“根本没打对方,连过激的举动都称不上,只是推搡和言语冲突”,可这份法院判决里,却列举了一连串“证据”,包括胡院长的病例、法医鉴定结论、几位证人的证言。

只不过,这些证言有的出自文盲之口,却被写得绘声绘色;有的出自胡院长的下属或好友,看似公正却颇可疑,更别提“昏迷半小时”的时间是否有人现场证明。至于那关键的CT片胶片、脑脊液化验单?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29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