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饒曉志成名以後,把《無名之輩2》拍成爛片?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嗅態


觀察商業榜樣,輸出榜樣觀察




作者 | 石燦

音樂響起,燈光亮起,一輛掛滿彩燈的東南亞風三輪車駛上舞台,章宇、任素汐、潘斌龍依次登場,饒曉志從升降台升起,掌聲雷動。

這是《無名之輩:否極泰來》的首映,也是饒曉志時隔七年再次回到“無名小人物”的世界。

6月29日,這部被市場寄予厚望的續作終於和觀眾見面。點映熱鬧背後,饒曉志的發言透著一絲微妙的疏離,胡廣生和馬嘉旗的故事結束了,但無名之輩的困局永遠新鮮。

7月5日上映後,票房冷淡,網絡上罵聲蓋過了贊揚,“我看別的爛片我至少還可以睡覺,但是本片編劇預判了我的預判他用大量的槍聲讓我根本睡不著,看又看不進去睡又睡不著,就純折磨。”

饒曉志的電影公式=小人物+荒誕現實+情緒崩塌+道義拷問。他總是在荒誕現實中把小人物逼到極限,讓他們情緒決堤,在混亂中反問這個世界的道德標准是否還值得相信。

這正是他“戳中觀眾內心痛點”的關鍵。隨著他進入主流市場,這個公式正被稀釋為套路:小人物不再尖銳、情緒不再真實、荒誕淪為搞笑、道義拷問被替換為和解與圓滿。


他沒變節,只是妥協。這一切,觀眾也許看不見,但他自己可能最清楚,“他們知道被騙了嗎?”

01

出走

饒曉志還在繼續尋找偉大電影的密碼,只不過,這次恐怕落空了。


偉大導演和偉大作家都有一個創作困境:身處異鄉的他們往往與家鄉越靠近,越能創作出偉大的作品。饒曉志真的要尋找的,或許是最初出發時的那份執念,回到那個還沒有被稱作“導演”的自己,一個有疼痛、有困惑、有堅持的“無名之輩”。

他出生在貴州桐梓縣,那條貫穿小鎮的主街,是他童年的全部世界。上世紀90年代初,錄像廳裡常年放映著從香港引進的動作片和喜劇片,周星馳、杜琪峰、周潤發的影像在他腦海中留下濃重印記。那些影片中的人,常常命運多舛、個性張揚,卻又掙扎著尋找出口,這些形象成了他日後創作的種子。

饒曉志最早與敘事建立聯系,是從舞台開始的。小學時到縣城上學,在同學們朗誦《雷雨》時,他已經能在舞台上表現出罕見的自信。進入貴州大學藝術學院後,他的表演天賦開始凸顯。他喜歡自己編小品、寫劇本,哪怕排練場地簡陋,也總是一遍遍打磨角色。

那時候的他,不在意名利,只想扎進去做點像樣的作品。別人完成作業就好,他卻願意幹最累的活。為拍作業片,他常舉著錄音杆站在太陽下,一舉就是好幾個小時,曬得肩膀脫皮,也從不抱怨。

老師們很快注意到這個倔強的學生:“他有一股子勁,認定的事情非做好不可。”一位從中央戲劇學院進修學成歸來的師兄進一步改變了他。饒曉志決定報考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這成為他從貴州小鎮走向戲劇中心的關鍵一步,也塑造了他的創作並不依賴故土的特征,鄉愁回望成為他中年迷茫後的偶然。

北京並沒有立刻歡迎他。2003年畢業後,他像無數北漂一樣,陷入生活的困頓。一度沒有固定住處,靠親友接濟過活,頻繁搬家成了日常。他也嘗試自謀出路,和朋友合伙開餐館,卻剛火了十幾天,就遇上“非典”,不得不停業。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