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馬斯克: 馬斯克與川普的沖突:始於風格,終於制度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25年7月5日,埃隆·馬斯克在X平台上正式宣布:“美國黨已經成立。”短短一句話,背後卻是一個沉重的政治故事。


從“美國黨”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馬斯克深受MAGA運動的影響。這並非一個充滿未來主義科技色彩的名稱,而是一種典型的愛國主義標識。他的出發點,仍在於拯救美國、振興西方文明。而這些,恰恰也是川普政治理念的核心。很多人以為馬斯克和川普之間的分裂,是因為對財政政策和預算方案的分歧,尤其是川普新一輪的減稅法案可能影響電動車補貼。但如果了解馬斯克支持川普的整個歷程,會明白事情並非於此。

事實上,馬斯克支持川普,並非一時興起。


他曾公開表示:如果川普不能當選總統,那麼這將是“美國最後一次真正的選舉”。在他看來,川普是抵擋衰敗、恢復國家精神、保衛西方文明的最後一道屏障。而這背後,不僅是政治判斷,更是文明層面的憂思。

馬斯克長期關注人類命運與科技未來。他曾無數次談及人工智能的威脅、人口崩塌的危機,以及人類文明脆弱性。他不是一個僅僅愛國的企業家,而是一個自認為肩負文明責任的人。在許多觀察者眼中,如果說川普是“愛美國”的政治斗士,那麼馬斯克則是“愛人類”的科技傳教士。

也正因此,在川普被全面圍剿、主流媒體攻擊、官司纏身的時刻,馬斯克反而選擇力挺川普。他曾私下對人說,川普在巨大壓力下依然挺身而出,展示了少有的courage(勇氣),這是“美國所需要的形象”。

坊間那些將馬斯克的支持動機歸結為“減稅”“補貼”“政府合同”的評論,往往低估了他的格局與判斷。這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閒言碎語,不過是政壇常見的淺層八卦。而從馬斯克的言行、決策路徑與公開立場來看,他支持川普,是發自理念的共鳴,是出於對文明命運的憂慮與責任。

當然,馬斯克也是人。再高的智商、再強的遠見,也無法免於人性的復雜。他也有情緒,也有欲望,也會在政治舞台上體驗到“被排除”“被冷落”的苦楚。

我們必須承認:這兩人,都是百年不遇的英雄人物。一個改變了美國政治的走向,一個正在推動人類文明的下一個階段。他們的合作是一種奇跡,而他們的沖突,則幾乎是宿命。


兩個偉大的靈魂,注定會有沖突。正如兩個強大的星體,相遇時不免會有引力的撕扯與軌道的錯位。真正的問題是:在碰撞之後,是否還有智慧去理解對方、修復裂痕、共同面對更大的歷史責任。

他們的沖突,並不只是個人情緒的爆發,更是兩種力量結構的摩擦:一種是政治的現實主義,一種是科技式的理想主義。

川普擅長整合、布局、權衡輕重,是體制內的革命者;馬斯克則習慣打破結構、壓縮過程、直接達成目的,是工程師式的改革者。在最初的改革推進階段,他們互為補足:一個重民意與政治平衡,一個重效率與技術驅動。但一旦進入制度深水區,這種互補很快就變成了沖突的根源。


制度不是火箭,它不能被壓縮流程,也不能繞過摩擦。馬斯克想要“幹成”,而川普知道必須“穩住”。當改革觸碰利益格局和官僚慣性,川普需要的是政治耐心,而馬斯克則本能地選擇“提速硬闖”。這本不是誰對誰錯,而是政治與科技在治理理念上的天然錯位。

這並不是歷史第一次上演這樣的場景。塔列朗之於拿破侖,是理性節制對沖無邊野心;艾森豪威爾之於麥克阿瑟,是制度穩健遏制軍事意志;哈密爾頓與傑斐遜,一個代表金融精英建制,一個代表農業共和國理想,在合力建國後也分道揚鑣。共同成事之後的分裂,從來不是背叛,而是路徑不再兼容。

馬斯克與川普的裂痕,也應放入這種歷史邏輯中去理解。他們曾在2024年共同打破建制藩籬、點燃改革引擎,但在權力的深層博弈中,節奏、優先級與掌控感的分歧,終究無法調和。馬斯克未必不知政治邏輯,但他無法接受“被降速”的寂寞。而川普,雖然理解馬斯克的抱負,最終也必須選擇維護制度平衡與政治秩序。

馬斯克的離開、建黨、發難,並非簡單的“人設崩塌”或“政治報復”。而是一個技術巨人試圖轉身成為政治操盤者,在深層權力結構前遭遇的挫折反應。

而川普,雖然容忍已久,最終也不得不做出抉擇。他不是出於個人情緒,而是出於制度責任。他要為全局負責,而不是為一人情緒讓位。

他們之間的裂痕,並不抹殺他們曾經的合作偉業。只是歷史再次提醒我們:偉大的人物,也不可能完美融合;偉大的改革,也不可能沒有代價。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4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