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特朗普: 美中博弈新篇章:川普大而美法案與王毅外交風波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25年7月,國際舞台上兩件重大事件引發全球關注:美國總統川普簽署的“大而美法案”(Big Beautiful Bill)與中共外交部長王毅在與歐盟外交高級代表卡拉斯的會晤中發表的驚人言論。這兩起事件不僅揭示了美中之間日益緊張的博弈,也暴露了中共在地緣政治中的真實立場,對美國中國歐洲乃至全球產生深遠影響。時評人傑森認為,這兩大事件不僅影響美中博弈,也將對全球經濟與安全格局產生深遠影響。隨著法案的實施和中歐關系的演變,國際社會需密切關注其連鎖效應,特別是在印太地區的軍事競爭與全球供應鏈重組的未來走向。


“大而美法案”:川普重塑美國的雄心

7月4日,川普在白宮正式簽署“大而美法案”,這一法案被視為其實現“美國夢”願景的基石。法案整合了美國國會11個委員會的提案,涵蓋近1900頁,涉及農業、國防、教育、醫療、能源、通訊、司法、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等領域,並對美國稅法進行了重大修訂。法案於6月28日在眾議院以218比214票通過,7月1日在參議院以51比50票通過,副總統萬斯投下關鍵一票,顯示出共和黨內部對法案的爭議。7月4日,川普的簽署使法案正式生效,標志著其雄心勃勃的政策藍圖開始實施。


法案的核心內容與國內影響

“大而美法案”以2025至2026財年的財政規劃為基礎,旨在通過減稅、軍事投資和社會福利改革重塑美國的經濟與社會結構。傑森指出,法案的影響遠超媒體報道的單一面向(如減稅或赤字問題),其目標是全面調整美國政府的運作方式。以下是法案在國內的主要影響:

減稅與財政爭議:

法案大幅削減個人與企業稅收,預計2026財年將增加約6000億美元的預算赤字。支持者認為,減稅將刺激投資與消費,推動經濟增長。例如,法案為中小企業提供稅收抵免,鼓勵技術創新與就業創造。然而,反對者如伊隆.馬斯克公開批評法案為“令人作嘔”,認為其“政治獻金”項目(實際上是為特定產業提供的補貼)將加劇美國債務危機。馬斯克甚至威脅資助反對該法案的共和黨人競選,顯示法案在國內引發的激烈爭議。《福布斯》新聞網指出,減稅政策可能改變Z世代(16至30歲)的退休策略,鼓勵更多投資於養老儲蓄,對年輕一代的財務規劃產生深遠影響。

社會福利與移民政策調整:


法案對非美國公民的福利資格進行了明確劃分,將非公民分為“永久居民”(如綠卡持有者)與“非移民”(如持F-1學生簽證或H-1B工作簽證者)。永久居民可繼續享受糧食券、醫療救助等福利,而非移民則被排除在外。此外,法案提高了移民簽證申請費用,並取消低收入豁免,意在通過經濟壓力篩選移民。傑森分析,這一政策旨在鼓勵與美國有長期聯系的移民留下,同時促使臨時居留者因經濟或醫療困境選擇離開。對在美華人而言,影響相對有限,因多數華人可從減稅政策中受益,但持臨時簽證留學生或專業人士可能面臨更高生活成本。例如,F-1簽證持有者在某些州可能無法再申請醫療補助,生活壓力將增加。

軍事與基礎設施投資


法案投入巨資提升美國軍事能力,特別是針對印太地區的戰略部署。例如,撥款數十億美元增強關島防御系統、采購第二艘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兩艘導彈驅逐艦,以及開發無人水面與水下作戰平台。這些投資旨在強化美國在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的軍事存在,應對中共潛在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策略。此外,法案撥款45億美元擴大B-21突襲者隱形轟炸機產能,並為哨兵洲際彈道導彈項目投入25億美元,顯示美國對高端軍事沖突的長期准備。傑森強調,這些軍事投資不僅是資金注入,更是向中共發出的戰略信號,表明美國在立法層面為潛在沖突做准備。

對全球的影響:針對中共的遏制策略

“大而美法案”的國際影響主要體現在其對中共的經濟與軍事遏制。傑森指出,法案通過軍事投資與經濟限制,直接將中共定位為美國首要挑戰者。具體措施包括:

印太地區軍事部署:法案明確支持印太司令部的軍事演習、網絡作戰、太空感知能力與基礎設施建設。例如,關島防御系統的升級旨在提升其在中共導彈打擊下的生存能力。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分析指出,弗吉尼亞級核潛艇與高超音速導彈將在潛在的台海沖突中為美國提供壓倒性優勢。此外,法案投入巨資開發遠程反艦導彈、重型魚雷與空射反輻射導彈,旨在突破中共的A2/AD體系。

供應鏈脫鉤與經濟戰:法案引入“被禁止的外國實體”框架,將中共國列為“受關注國家”,並對“特定外國實體”與“受外國影響實體”設定嚴格限制。這些實體若涉及清潔能源項目,將失去美國稅收抵免資格。例如,若企業20%股權由中共實體持有,或15%債務來自中共實體,則可能被認定為“受外國影響”,從而喪失稅收優惠。這一模糊定義賦予美國財政部廣泛裁量權,可能引發“寒蟬效應”,迫使企業主動切斷與中共的商業聯系。此舉旨在打擊中共在太陽能電池板、動力電池與關鍵礦產加工的全球主導地位,加速供應鏈重組。傑森推測,馬斯克對法案的強烈反對,可能與其在中國投資有關。特斯拉上海的超級工廠依賴中國供應鏈,若被認定為“受外國影響實體”,可能面臨稅收損失。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7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