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見證無人機時代烏俄戰爭 "願不會發生在台灣"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從烏俄戰爭到以伊戰爭,宣告無人機時代的來臨。以前拿來拍婚禮、拍旅游風景的空拍機,只消經過一點改裝,就搖身一變成了戰爭前線的偵察甚至攻擊武器。


紀實攝影家張幹琦,從開戰以來,持續進行戰地紀實工作,第十次進入烏克蘭,他來到兩軍交戰最前沿的“零線”區域,並親身遭遇一架俄羅斯自殺式無人機追擊,生死一瞬間。

以伊戰爭吸引多數媒體目光,國際社會的“烏克蘭疲勞”日益明顯,張幹琦仍一去再去。他語重心長地說:“我在烏克蘭所見證的,很可能預示我們眼前的未來。無人機、靜默和等待—這些並非遙遠的回聲。它們是實在的警告。”


編按:零線(zero line)是前線的最前沿,並非實際存在的線,而是隨著戰事發展不斷變動想像的作戰區域。

凌晨3點47分,在赫爾松的聶伯河畔,我們的BMP-2步兵戰車猛然震動後,在零線之內停了下來。片刻之後,戰車上的30毫米自動炮猛烈開火,一道道像是閃亮曳光彈的火光短暫劃破黑暗。隆隆的炮聲像敲擊的鋼鼓在我腦中回響。車身因後座力而劇烈晃動。就在幾米外,我的新聞向導和我蹲伏在黑暗中—毫無掩蔽,每次震動都令我們畏縮。這一切持續不到1分鍾。



張幹琦是全球地位最高紀實攝影組織“馬格蘭通訊社”的終生會員。

自殺式無人機追擊險遭炸藥炸穿戰車


“快上車,現在!動作快!”一名士兵大吼,我們急忙啟動車子,以90公裡的時速馳過漆黑一片、滿布地雷的地形。引擎轟鳴。金屬鏗鏘作響。每一個顛簸猛烈撞擊我們的脊椎,車身響著暴力的鼓聲。我們坐在近300加侖柴油和成箱尚未發射的30毫米炮彈上頭。脆弱感令人窒息。只消一枚火箭,一切都將陷入火海。

幾個小時後,回到基地,炮手才告訴我,我們遭到了一架俄羅斯自殺式無人機追擊。如果我們被擊中,無人機上的炸藥會炸穿戰車,這樣的撞擊會使柴油猛烈晃動,這篇報道就到此為止了。炮手咧嘴一笑,仿佛沒什麼大不了—對命運聳肩接受多過於恐懼。當時我並未聽到無人機的聲音。我只有感覺到速度、急迫感,以及受過求生訓練士兵的沉默不語。隆隆炮聲仍在我耳中回蕩。我在得知可能發生的狀況後,不禁背脊發涼。




第40旅的烏克蘭陸戰隊成員在聶伯河訓練任務中,因橡皮艇引擎故障,以徒手劃槳的方式回到安全地帶。遠方升起的黑煙是前線附近俄羅斯實際的攻擊行動。

2025年3月,我隨軍采訪烏克蘭第40旅第一營多次進入零線的任務,包括兩次在聶伯河的部署行動。每次任務,由4名身著野戰偽裝服、步槍斜掛的海軍陸戰隊員,帶著可維持一個月的補給品登上橡皮艇。這條河不僅分隔了領土,也分隔了兩個世界—兩岸都布滿死亡。

戰事依舊慘烈國際間烏克蘭疲乏卻日深

然而,盡管前線動蕩依舊,全球的焦點卻已開始轉移。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