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美國航母或跌至個位數,中國有望10年內反超?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長期以來,美國航母艦隊代表著全球最強的海上打擊力量,是美國全球戰略的中堅力量。根據美國法律,美海軍現役航母數量不得少於11艘,以支撐其在全球范圍內的軍事存在與幹預能力。然而,這一“神聖數字”正在面臨現實的挑戰:新艦延遲交付、老艦即將退役,美國航母數量或將在未來幾年跌破“個位數”大關。而這,正是中國實現彎道超車的歷史性窗口期。




▲美軍福特級的二號艦肯尼迪號再度延期交付


目前,美國現役航母全部為核動力,雖然這種動力系統在續航能力上幾乎“無限”,但它並不意味著高效和便捷。核動力航母在其數十年的服役周期中,必須定期進行冗長而復雜的中期核燃料更換和大修,大大影響其在航率。事實上,正是由於過去有足夠多的航母同時服役,美國海軍才能“錯峰使用”,不至於陷入航母荒。

但如今,即將退役的“尼米茲”號已經服役超50年,2026年將正式告別美國海軍。而原定接替它的“福特”級二號艦“肯尼迪”號交付時間卻屢屢跳票,從2022延遲到2024,如今又推至2027年,未來是否還會繼續延期?誰也不敢保證。如此一來,美國將在2026至2027年面臨實質性的“航母斷檔期”。更糟糕的是,上世紀70-80年代建造的多艘“尼米茲”級也將相繼在2030年前後迎來退役高峰,其中包括“艾森豪威爾”號、“卡爾·文森”號與“羅斯福”號。按照目前的造艦效率與交付節奏,美國海軍未來10年恐將經歷一個“航母總數跌入個位數”的“航母斷檔期”。




▲即將正式加入中國海軍的福建艦


對比之下,中國海軍的航母發展路線顯得格外清晰而高效。目前,遼寧艦、山東艦已具備初步戰力,福建艦正處於海試關鍵階段,搭載電磁彈射系統的第三艘航母未來將大幅提升中國遠洋作戰能力。而據公開消息,中國已有至少兩家具備航母建造能力的船廠,結合中國成熟的模塊化造艦體系和強大的工業動員能力,未來10年實現6-8艘航母的在役規模並非難事。這意味著:當美國苦於保持“11艘航母”的門檻時,中國海軍可能正悄然完成從“航母新手”到“航母強國”的躍遷。一旦數量與質量雙雙接近甚至反超,美國“海上霸權”的技術優勢和規模優勢都將受到根本動搖。

如今,美國造船業的系統性崩壞已不是新聞。從戰艦延遲到艦艇維修排隊,甚至連計劃中的“閃電航母”(即搭載F-35B的兩棲攻擊艦)也因排產延期而“閃不起來”。“布幹維爾”號與“費盧傑”號等准航母的交付都被大幅推遲,使得“以艦替艦”計劃形同虛設。

造成這種局面的,是美國軍事工業體系在“吃老本”上的病態依賴。在冷戰後期形成的龐大產業體系被逐步市場化、去工業化,加之人工、原材料和工期管控成本飛漲,導致當前美國艦艇建造周期長、成本高、效率低。波音、洛馬、亨廷頓等傳統承包商早已從“工程導向”轉為“財務導向”,真正能把航母建起來的人越來越少。美國海軍被迫“用艦艇拼壽命”,而不是“按計劃造艦補位”。這種戰略性被動,不僅讓其全球部署變得捉襟見肘,也暴露了其戰略資源配置上的重大缺陷。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