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美国航母或跌至个位数,中国有望10年内反超?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长期以来,美国航母舰队代表着全球最强的海上打击力量,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中坚力量。根据美国法律,美海军现役航母数量不得少于11艘,以支撑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存在与干预能力。然而,这一“神圣数字”正在面临现实的挑战:新舰延迟交付、老舰即将退役,美国航母数量或将在未来几年跌破“个位数”大关。而这,正是中国实现弯道超车的历史性窗口期。




▲美军福特级的二号舰肯尼迪号再度延期交付


目前,美国现役航母全部为核动力,虽然这种动力系统在续航能力上几乎“无限”,但它并不意味着高效和便捷。核动力航母在其数十年的服役周期中,必须定期进行冗长而复杂的中期核燃料更换和大修,大大影响其在航率。事实上,正是由于过去有足够多的航母同时服役,美国海军才能“错峰使用”,不至于陷入航母荒。

但如今,即将退役的“尼米兹”号已经服役超50年,2026年将正式告别美国海军。而原定接替它的“福特”级二号舰“肯尼迪”号交付时间却屡屡跳票,从2022延迟到2024,如今又推至2027年,未来是否还会继续延期?谁也不敢保证。如此一来,美国将在2026至2027年面临实质性的“航母断档期”。更糟糕的是,上世纪70-80年代建造的多艘“尼米兹”级也将相继在2030年前后迎来退役高峰,其中包括“艾森豪威尔”号、“卡尔·文森”号与“罗斯福”号。按照目前的造舰效率与交付节奏,美国海军未来10年恐将经历一个“航母总数跌入个位数”的“航母断档期”。




▲即将正式加入中国海军的福建舰


对比之下,中国海军的航母发展路线显得格外清晰而高效。目前,辽宁舰、山东舰已具备初步战力,福建舰正处于海试关键阶段,搭载电磁弹射系统的第三艘航母未来将大幅提升中国远洋作战能力。而据公开消息,中国已有至少两家具备航母建造能力的船厂,结合中国成熟的模块化造舰体系和强大的工业动员能力,未来10年实现6-8艘航母的在役规模并非难事。这意味着:当美国苦于保持“11艘航母”的门槛时,中国海军可能正悄然完成从“航母新手”到“航母强国”的跃迁。一旦数量与质量双双接近甚至反超,美国“海上霸权”的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都将受到根本动摇。

如今,美国造船业的系统性崩坏已不是新闻。从战舰延迟到舰艇维修排队,甚至连计划中的“闪电航母”(即搭载F-35B的两栖攻击舰)也因排产延期而“闪不起来”。“布干维尔”号与“费卢杰”号等准航母的交付都被大幅推迟,使得“以舰替舰”计划形同虚设。

造成这种局面的,是美国军事工业体系在“吃老本”上的病态依赖。在冷战后期形成的庞大产业体系被逐步市场化、去工业化,加之人工、原材料和工期管控成本飞涨,导致当前美国舰艇建造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波音、洛马、亨廷顿等传统承包商早已从“工程导向”转为“财务导向”,真正能把航母建起来的人越来越少。美国海军被迫“用舰艇拼寿命”,而不是“按计划造舰补位”。这种战略性被动,不仅让其全球部署变得捉襟见肘,也暴露了其战略资源配置上的重大缺陷。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0 秒